以传统经典为解码的当代中国文学
本文关键词:以传统经典为解码的当代中国文学 出处:《南方文坛》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当代中国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中篇小说 人到中年 冯骥才 维谢洛夫斯基 创作思想 蒋子龙 中国作家 中国当代小说
【摘要】:正许多域外汉学家都在关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但是能够真正地深入有"壮怀激烈""交织血与火历史"~①之称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实质绝非易事。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БорисЛьвовичРифтин,1932—2012)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探索,则以视角敏锐、见解道地著称。譬如,1985年在苏联出版,由其主编的俄文版《人到中年:中国当代中篇小说选》。
[Abstract]:Are many foreign sinologist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but truly deeply "vehement" "mixed blood and fire history" said China ~ 1. The essenc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s not easy. The Russian Sinologist Li Fuqing (B. C, C, C and C. die me me me Phi long. The scene from the 1932 - 2012), China exploration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field, with keen perspective, genuine opinions known. For example, in 1985 the Soviet Union published by the editor of the Russian version of "middle-aged Chinese: Contemporary novella sele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俄罗斯文化研究所;北京大学出版社;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号12&ZD170)
【分类号】:I206.7
【正文快照】: 之称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实质绝非易事。俄罗斯汉学家李福清(БорисЛьвовичРифтин,1932—2012)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探索,则以视角敏锐、见解道地著称。譬如,1985年在苏联出版,由其主编的俄文版《人到中年:中国当代中篇小说选》。这部文集中收入了七部作品:冯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向东;论当代中国文学体系与构架[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金岱;当代中国文学的消解性特征[J];文艺研究;2001年01期
3 葛红兵;当代中国文学的情感状态[J];当代作家评论;2002年01期
4 马睿;反思边缘化 介入当下性——当代中国文学理论的前景[J];文艺评论;2004年02期
5 李建军;;人民话语与当代中国文学[J];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王晔一;;浅析全球化视域下当代中国文学的世界性[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年06期
7 ;当代中国文学潮流的三种不同倾向[J];文艺理论研究;1989年02期
8 吴戈;论当代中国文学、艺术中的名实悖逆现象[J];云南学术探索;1994年05期
9 王蒙;当代中国文学的新话题[J];经济世界;1996年03期
10 王蒙;;当代中国文学的新话题(下)[J];民主;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丽芳;;从英译看六十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在北美的接受情况[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2 何言宏;;中国当代文学的自主性难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1)[C];2010年
3 张炯;;哲学与中国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4 龙慧萍;冯雷;;回望当代文学风雨历程 推进文学的现代化民族化——“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5)[C];2009年
5 孟繁华;;文学史的重构与互补——评张志忠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60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6 赵晋华;;中国当代文学在国外[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7 冯肖华;;把脉中国当代文学的世界价位[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健;;耳边响起驼铃声——中国当代文学如何“走出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5)[C];2012年
9 江冰;刘茉琳;;当代文学教学有困境 文学批评要回到现场——广东省中国当代文学学会2011年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4)[C];2011年
10 王志彬;张春艳;;多元结构与深层变革中的中国当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七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6)[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清辉;当代中国文学公共性的缺失与重构[N];中国艺术报;2012年
2 演讲人 陈晓明;当代中国文学的现状与道路[N];人民政协报;2012年
3 记者 李晓晨;《这边风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发现[N];文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陆梅;国际视野与中国当代文学[N];文学报;2013年
5 本版编辑邋任志茜 朱大可 陈村 李敬泽 张柠 顾建平;中国当代文学“死亡论”和“垃圾厂”之争[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成立[N];文艺报;2010年
7 记者 武翩翩;中国当代文学年鉴中心编委会召开第一次会议[N];文艺报;2010年
8 记者 王洪波;《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问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9 牛学智;到底该怎样言说中国当代文学?[N];中国文化报;2013年
10 记者 舒晋瑜;一个日本翻译家眼里的中国当代文学[N];中华读书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胡克俭;中国当代文学的英雄主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2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本朝;中国当代文学体制研究(1949-1976年)[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林;中国当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女性形象书写[D];四川大学;2007年
5 曾毅;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民工”叙事[D];吉林大学;2012年
6 曾利君;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D];四川大学;2005年
7 林晓云;第二性的权力话语: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态及特征[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红;她往何处去[D];安徽大学;2017年
2 郭琳;先锋意识在当代中国文学中的变异[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淑菡;新时期《文汇报·笔会》(1979.1-1982.12)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4 王艳荣;选本与经典:中国当代文学新规范的建立[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瑜;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的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张敬文;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敦煌叙事与想象[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陈柯伟;视觉艺术与中国当代文学[D];华侨大学;2012年
8 孙博乐;中国当代文学出版发行国际市场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9 赵永红;建构中国当代文学解释学的有益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10 刘晓飞;人类学与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的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383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83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