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石与玉的思考
本文关键词:《红楼梦》中石与玉的思考 出处:《红楼梦学刊》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补天遗石在形态上经历了由石至玉,又由玉至石的过程。贾宝玉与补天遗石在审美意象上具有共同点,而作为贾宝玉的对立影像,甄宝玉也与此思考有关。笔者借助于儒家君子释义与嵇康、阮籍的君子释义的不同,展开论述,认为曹雪芹借助了这种释义的不同,对人物性情与归宿进行了设置,体现了曹雪芹本身的思想倾向。同时曹雪芹又借助于玉的变化过程,对小说整体进行了架构。
[Abstract]:The sky left stone in the form of experience by Shi Zhiyu, and by the process of jade to stone. Jia Baoyu left the sky and stone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in the aesthetic image, and the image of Jia Baoyu as the opposition, Zhen Baoyu is thinking about this.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Confucian gentleman interpre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Ruan Ji Ji Kang, a gentleman, is discussed Cao Xueqin, think with this interpretation of different character and fate were set up, reflecting the ideological tendency of Cao Xueqin itself. At the same time Cao Xueqin with the help of the change process of jade, on the whole novel of architecture.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
【分类号】:I207.411
【正文快照】: 曹雪芹用女娲补天神话作为开篇,并对该神话进行了改写。在改写过程中,曹雪芹首先设置了一个补天遗石的角色,同时通过茫茫大士将补天遗石变成了玉,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随着形态的变化,为我们提供了石与玉之思,石头代表着什么?玉又代表着什么?这两者之间又是何种关系?笔者试在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宪波;《扑朔迷离的贾宝玉》[J];红楼梦学刊;2000年02期
2 陈国学;情爱与圣爱之别──贾宝玉、阿辽沙比较简论 [J];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01期
3 聂付生;论西门庆和贾宝玉情欲世界的内在联系和分野[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4 张剑锋;凝重的孤寂感——论贾宝玉[J];红楼梦学刊;2002年02期
5 张乃良;贾宝玉的死亡态度及死亡体验[J];南都学坛;2003年04期
6 龙志坚;论贾宝玉之精神世界[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梅丹;与贾宝玉网上对话[J];写作;2005年06期
8 唐蔚;;贾宝玉与多余人比较谈[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9 长风;;舒宪波《朴朔迷离的贾宝玉》在大观园召开座谈会[J];红楼梦学刊;2006年06期
10 李祝喜;;论多维身体言说中的贾宝玉[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杜景华;;贾宝玉性格再分析[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2 涂继文;;试谈贾宝玉的养生之道[A];抚州市老年体育科研论文选集[C];2003年
3 曾祥麟;;略论贾宝玉的“真”趣[A];红楼梦人物论——一九八五年全国红学会学术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4 朱伟杰;;谁叫你去染指忠顺亲王的男妓呢?——贾宝玉“大承笞挞”根本原因的正确解读[A];2006贵州省首届古典文学与民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莫斌荣;;论《红楼梦》中贾政对贾宝玉教育的不合理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央视品牌顾问、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 李光斗;一个贾宝玉断送整个荣国府?[N];华夏时报;2010年
2 ;贾宝玉在今日美国会不会是gay[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中国文学的古今贯通[N];解放日报;2004年
4 曹金钟;论宝黛性格的悖论[N];光明日报;2006年
5 王蒙;《红楼梦》中的人生意义[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王小鲁;我凭什么要你们相信我的论证?[N];中国教育报;2005年
7 王蒙;《红楼梦》是一部超行业小说[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江权;多元化语境中的贾宝玉形象比较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陈潇潇;贾宝玉“情不情”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郭林林;《红楼梦》中兄妹(姐弟)关系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
4 梁振鹏;论贾宝玉的“抱情而遁”[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孔繁洁;两难结构与贾宝玉的悲剧命运[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6 刘译涵;圣愚文化中的梅什金与异僧文化中的贾宝玉之形象比较[D];河北大学;2017年
7 唐芸;浅谈贾宝玉出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实和;论贾宝玉形象的哲学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月;浅析贾宝玉的女儿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远洋;贾宝玉形象的女性化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397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39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