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海外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

发布时间:2018-01-11 16:32

  本文关键词:海外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 出处:《出版科学》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汉学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 翻译出版 研究


【摘要】:海外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传播与研究,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学"走出去"。他们采取种种合作互动的手段,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有着不同的视野和视角,具有一定的特点与意义。影响他们翻译与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因素有文化、政治、审美等。汉学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是国内研究的有益补充。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dissemination and study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by overseas Sinologists have greatly promoted the "going out"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y have adopted various means of cooperation and interaction through various possible channels. They ha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perspectives and have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s. Cultur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influence their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Sinologist's research on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is a useful supplement to domestic research.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G237.9;I206
【正文快照】: 1 引言 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翻译与研究主要依靠世界各地的汉学家,比如,英国的卜立德、蓝诗玲等,美国的葛浩文、白睿文、金介甫、沙博理、金婉婷、梅仪慈、夏济安、夏志清、李欧梵、王德威、叶维廉等,法国的杜特莱、安妮、居里安等,德国的顾彬、马汉茂等,捷克的高利克、普实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何明星;王丹妮;;文化接近性下的传播典型——中国网络文学在越南的翻译与出版[J];中国出版;2015年12期

2 吴峗;顾忆青;;困境与出路:中国当代文学译介探讨[J];中国外语;2012年05期

3 王建开;;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英译的出版传播及研究方法刍议[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年03期

4 吕敏宏;;中国现当代小说在英语世界传播的背景、现状及译介模式[J];小说评论;2011年05期

5 罗屿;;葛浩文:美国人喜欢唱反调的作品[J];新世纪周刊;2008年10期

6 孟泽人;;印在日本的深深的足迹——老舍在日本的地位[J];新文学史料;198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宇;王军平;齐桂芹;;《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译本中的翻译杂合解析[J];当代外语研究;2017年04期

2 陈芳蓉;;类型文学在美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以《三体》为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3 曹文刚;;海外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翻译出版[J];出版科学;2017年03期

4 刘X;;西方读者视野中的残雪[J];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5 高彬;杨丽;;跨域书写:中国文化“走出去”之译介模式探索[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6 李瑾;;中国科幻小说《三体》英译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7 甘露;;葛浩文的翻译诗学研究——以《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J];上海翻译;2017年01期

8 隋艳;;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传播现状和建议[J];中国俄语教学;2017年01期

9 姜智芹;;序跋在莫言作品海外传播中的作用[J];外国语文;2016年06期

10 王君;;中国小说英译译介模式构建探究[J];戏剧之家;2016年2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法宝;王长潇;;从文化认同看中国电视剧在越南的传播[J];现代视听;2013年11期

2 但凝洁;奚密;;现代汉诗的海外传播与阅读——“中国文学海外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奚密教授访谈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11期

3 何琳;;翻译家葛浩文与《中国文学》[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4 高方;许钧;;现状、问题与建议—─关于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思考[J];中国翻译;2010年06期

5 王宁;;世界文学与中国[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4期

6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出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钟玲;;中国诗歌英译文如何在美国成为本土化传统:以简·何丝费尔吸纳杜甫译文为例[J];中国比较文学;2010年02期

8 张曼;李永宁;;老舍作品在美国的译介与研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古小松;梁炳猛;;恩怨过后正常化——中越关系60年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0年01期

10 严慧;;《天下》杂志与京派文学英译传播[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光;冲破反儒之锁──对当代文学一种现象的研究[J];江汉论坛;2001年06期

2 朱玉月;当代文学的深刻反思和新的文学批评体系的建构——读吴培显《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J];当代文坛;2002年06期

3 孟繁华;当代文学的发生、来源和话语空间[J];南方文坛;2003年02期

4 李莉;浅谈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深度与广度[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毕光明;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教育[J];文学自由谈;2004年03期

6 ;“当代文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7 方伟;当代文学的市场化倾向[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8 姚晓雷;从参与社会角度看当代文学的价值[J];文艺研究;2004年05期

9 赵卫东;当代文学的“主义”更替与现实窘境[J];文艺研究;2004年05期

10 李平;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复习题型指导[J];当代电大;200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2 王本朝;;文学会议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张福贵;;两种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本质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洪子诚;;当代文学的“一体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5 焦应魁;郝日;;从“两为方针”到“三个代表”——兼论当代文学艺术的功能与使命[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吴思敬;;当代文学命名与学科整合问题(提纲)[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钱谷融;吴俊;;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人道主义[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年会小组讨论情况 第三小组举行了“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讨论[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廷秋;;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报告[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鸿声;;现当代文学北京空间叙述的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内首部大型当代文学编年史历经五年编纂面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2 陈学璞;广西当代文学的产业自觉[N];广西日报;2005年

3 张业松;关于“当代文学”的“说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记者 杲文川;文学所当代文学室扫描2006年中国文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俊 实习生 孙中春;当代文学应坚守精神高地[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郭宝亮;重建当代文学的深度[N];文艺报;2007年

7 记者 杨燕;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信息中心在昆成立[N];云南日报;2007年

8 李玮慧;“当代文学缺什么”[N];文汇报;2008年

9 陈应松;当代文学的困境与突围[N];文学报;2008年

10 记者 裴蕾;“请正视当代文学的价值”[N];四川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静;当代文学中的新疆经验与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2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4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5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6 钱文霞;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裕固族当代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张志彪;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包英格;《蒙古族当代文学观念嬗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佳音;《当代作家评论》(1984 2013)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杜娃来;内蒙古当代文学在蒙古国[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邢燕;走向延安的丁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元元;山西当代文学谱系中的李锐小说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5年

5 窦金龙;新时期初期《人民日报》对文学的引导[D];南京大学;2014年

6 马菁菁;论当代文学对潘金莲形象的改写[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7 杨念泽;论新时期以来的汉语基督徒写作[D];山东大学;2016年

8 张帆;现当代文学中狼形象的历史流变及内涵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9 刘玲;市场经济语境下的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韩曦;五年制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新体系论[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103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103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