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对老庄思想的发展
本文关键词:现代作家对老庄思想的发展 出处:《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学界注意到现代作家对老庄的批判和继承两种态度,但现代作家对老庄还有另一种态度:发展,即作家们在现代生活的基础上,面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生的追求和困境,将现代人生与传统老庄思想相结合,建设一种既适应现代的积极的人生,又能克服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的固有弊端,同时又克服了传统道家的消极倾向的新的道家思想。但这一点学界似乎视而不见。实际上,相对于对老庄的批判和接收,对老庄思想的发展更能体现老庄思想的现代意义、人类意义和永恒价值。
[Abstract]:Scholars pay attention to the criticism and inheritance of Laozhuang by modern writers, but there is another attitude towards Laozhuang by modern writers: development, that is, writers on the basis of modern life. In the face of the pursuit and predicament of modern society and modern life, combining modern life with the traditional thought of Laozhuang, we can build a kind of positive life which not only adapts to modern times, but also can overcome the inherent drawbacks of modern society and modern life. At the same time, it overcomes the negative tendency of the traditional Taoism, but the academic circle seems to ignore it. In fact, it is relative to the criticism and acceptance of Laozhuang. The development of Laozhuang thought can reflect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human meaning and eternal value of Laozhuang thought.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华文学传承发展研究中心;
【分类号】:I206.6
【正文快照】: 老庄思想在现代的命运、现代作家与老庄思想的关联自现代以来持续受到学界关注,尤其是近年。人们注意到,老庄思想因其消极保守不适应现代生活,受到现代作家的激烈批判,比如鲁迅、陈独秀、胡适、郭沫若、闻一多等均曾对老子或庄子提出过严厉批判。人们还注意到,20世纪二三十年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李小平;;论漳州籍现代作家杨骚30年代的创作[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2 王本朝;;“当代”的建构与来自现代作家的认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马云;;现代作家民族身份的隐与显[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4 吴定宇;;西蜀文化之气与川籍现代作家的创作——以郭沫若、李R既恕徒鹞齕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刘殿祥;;“杀蠹的芸香”:闻一多国学研究的思想价值取向——闻一多国学研究经典的当代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姚枫;;民间文学开拓者的足迹——现代作家周文[A];周文研究论文集[C];2007年
7 徐学;;茅盾研究无须悲观[A];茅盾研究(第三辑)[C];1988年
8 王尔龄;;郭沫若日本事迹考[A];郭沫若研究(第八辑)[C];199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金林;从1950年代现代作家选集的出版说起[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圣鹏 浙江工业大学;并非怀旧:现代作家和学者的历史回忆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王玉华;现代作家作品的版本[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侯桂新;向现代作家学习“底层写作”[N];光明日报;2013年
5 毛守仁;现代作家行走山西[N];山西日报;2012年
6 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 郑春;留学背景开创文学新局面[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外国文学研究专家 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陈众议 (北京);中文与想象力[N];光明日报;2013年
8 张全之;独特的w鸞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郜元宝;打破“方言神话”[N];深圳特区报;2012年
10 吴晓东;场域视野中的曹葆华[N];中华读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荣秀;走进新时代——试论若干现代作家建国后的心路历程[D];山东大学;2009年
2 张高杰;中国现代作家日记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肖向明;“幻魅”的现代想象[D];中山大学;2006年
4 贺昱;疏离·交叉·相融[D];复旦大学;2006年
5 红霞;蒙古族现代作家群体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6 于立影;骆宾基评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学佳;现代作家的北京想象与经验表达[D];兰州大学;2012年
2 李娜;重塑故乡—现代作家文化怀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3 吴晓艳;现代作家笔下仆人形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朱晓霞;现代作家北京叙事的创作主题[D];山东大学;2007年
5 田可新;试论现代作家对精神疾患的探索[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李文华;现代作家参与高校文学教育情况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静;中国现代作家的“祖孙书写”[D];西南大学;2013年
8 李晓娴;现代作家自传中的自我想象与重塑[D];扬州大学;2014年
9 何永芳;现代作家的成都书写[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怓存磊;想像都市的方法:文学上海——现代作家对上海复杂的文化态度[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15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1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