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后上塘书》:情感认同与叙事逻辑的断裂书写

发布时间:2018-01-23 08:47

  本文关键词: 孙惠芬 乡土社会 乡土世界 乡村文化 情感认同 哲学化 历史化 杰夫 历史进程 精神困境  出处:《小说评论》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孙惠芬是"贴"着地面写作的作家,她的乡土世界远离高蹈的姿态、形而上的思辨、哲学化或历史化的视角。细腻写实的生活气息、对乡村人情世故的擘肌分理、对人物隐秘心理的深度开掘,构成了作品稳定而持久的特质。孙惠芬从不试图从宏大的观念出发"解释"或批判乡土社会,也不意图建构乌托邦意义上的乡土美学世界,她更关注不同时代乡土社会面
[Abstract]:Zheng Sun Huifen is a writer who writes on the ground. Her native world is far from the posture of high dancing, metaphysical speculation, philosophical or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delicate and realistic life breath. The division of the complicated nature of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deep excavation of the hidden psychology of the characters constitute the stable and la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s. Sun Huifen never tries to "explain" or criticize the local society from the grand idea. Nor does she intend to construct a world of rural aesthetics in the sense of utopia. Sh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local social aspects of different times.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
【基金】:辽宁省社科联2017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新世纪辽宁文学的‘空间’书写与文化建构研究”(课题编号:2017lslktqn-101)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7.42
【正文快照】: 孙惠芬是“贴”着地面写作的作家,她的乡土世界远离高蹈的姿态、形而上的思辨、哲学化或历史化的视角。细腻写实的生活气息、对乡村人情世故的擘肌分理、对人物隐秘心理的深度开掘,构成了作品稳定而持久的特质。孙惠芬从不试图从宏大的观念出发“解释”或批判乡土社会,也不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文淑;;家园何处——孙惠芬乡村叙事中“乡”与“城”的表征[J];怀化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2 程义伟;宋扬;;辽宁辽南文化与孙惠芬小说创作[J];小说评论;2009年S1期

3 马琳;;空间场域·身份认同·人文关怀——经济变迁背景下的孙惠芬小说[J];小说评论;2009年S1期

4 程亚丽;;论《吉宽的马车》——孙惠芬创作中的空间叙述[J];文艺争鸣;2010年11期

5 郑斯扬;林丹娅;;城乡变迁中的孙惠芬小说之伦理观[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周景雷;;不可探查的“关系”与“坏乡村”的秘密——关于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J];当代作家评论;2013年02期

7 王元;;艰难抉择——读孙惠芬的《生死十日谈》[J];农村工作通讯;2013年16期

8 刘益令;;认识孙惠芬[J];海燕;1998年11期

9 王艳荣;;乡村叙事与民间声音——读孙惠芬的《上塘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10 张峗;孙惠芬;;在城乡之间游动的心灵——孙惠芬访谈[J];小说评论;200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代红;孙惠芬新作: 用心灵穿越 百年辽南和家族传奇[N];大连日报;2011年

2 李敬泽 评论家;孙惠芬的葬花辞[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陆梅;歇马山庄:孙惠芬的心灵故乡[N];文学报;2003年

4 杨鸥;孙惠芬:关注民工的精神世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5 本报记者 舒晋瑜;孙惠芬:这是一次黑暗里的写作[N];中华读书报;2011年

6 周立民;孙惠芬的后花园[N];辽宁日报;2002年

7 周立民;孙惠芬的后花园[N];文学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王研;放慢脚步寻找安放心灵的位置[N];辽宁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尹平平;《生死十日谈》:乡村生死故事背后的“精神黑洞”[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10 山民;“事实”与“真实”[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海霞;论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伦理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超;游走在城乡之间的精灵[D];渤海大学;2015年

3 姜玉倩;孙惠芬乡土小说中的时间叙事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4 董冰冰;论孙惠芬的“底层叙事”[D];黑龙江大学;2015年

5 汪娜娜;孙惠芬小说中的城乡空间书写[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关聪;孙惠芬小说的民俗书写[D];吉林大学;2016年

7 马玉梅;中国当代乡村女性生存境况的艺术写照[D];扬州大学;2016年

8 杨晓梅;乡土经验与女性悲歌[D];青岛大学;2016年

9 程小梅;孙惠芬小说创作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金怡蕾;孙惠芬的小说创作及其演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572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4572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