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8-04-03 05:15

  本文选题:民族文学 切入点:知识社会学 出处:《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5期


【摘要】:少数民族文学研究需要在理念和方法上进行转型更新。一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不能只是局限于纯粹的"文学性"研究,需要加强与少数民族文学相关的政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知识的联系。二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可借鉴知识社会学的方法揭示出民族文学生产过程及民族文化精神产品背后复杂的社会联系,呈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生产和消费的内部肌理与脉络,使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具有实证性和普适性。三是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应是知识社会学意义的文学事实研究。通过对文学事实的发现和梳理,研究者才可能从对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简单模式化的批评走向文本与社会复杂关系的深层结构分析,从而真正阐述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价值所在。
[Abstract]:The study of ethnic literature needs to be transformed and updated in terms of ideas and methods.The first is that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should not be confined to pure "literary" study, bu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of political science, ethnology, sociology, history and other knowledge related to minority literature.Second,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can reveal the complex social relations behi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f national literature and the products of national culture spirit, and present the internal texture and context of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To make the study of minority literature with positivism and universality.Third, the study of contemporary minority literature should be a literary fact study of the soc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knowledge.Through the discovery and combing of the literary facts, it is possible for the researcher to move from a simple pattern of criticism to the deep 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ext and the society.In order to truly expla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ethnic literature and its value.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
【分类号】:I20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义;开拓成长的20年——纪念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成立20周年[J];民族文学研究;2001年01期

2 邓经武;民族文化、地域人生与世界时潮的交融——关于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走向的思考[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栗原小荻;论中国精神文明与少数民族文学之关系[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2001年03期

4 ;少数民族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1年05期

5 ;少数民族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1年12期

6 栗原小荻;时间作证:日月与江河共存——《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评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7 李明泉,刘彦武;四川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8期

8 哈斯乌拉,朱秉龙;谈少数民族文学艺术与先进文化思想——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J];内蒙古宣传;2002年06期

9 ;少数民族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5期

10 ;少数民族文学[J];全国新书目;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庭望;;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创新[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2 吴重阳;;关于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奖的几点说明[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5)[C];2006年

3 杨玉梅;;2011年少数民族文学:资源优势开掘与生命意识觉醒[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1)[C];2012年

4 张淑云;;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少数民族女性文学的现代转型[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李鸿然;;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书写的世界性因素和世界性意义[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6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和资料搜集工作的通知[A];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全记录[C];2014年

7 申元初;;贵州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现象扫描与思考[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张国亮;;论十七年少数民族诗歌的乡土生存[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9 梁庭望;;从区域共生到中华趋同——少数民族文学演化规律刍议[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10 杨春;;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刍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文强邋田蕾;我国首家少数民族文学馆在内师大盛乐校区奠基[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2 姜炳浩;第二届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文学奖评奖结果揭晓[N];文艺报;2008年

3 李冰;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学事业[N];文艺报;2011年

4 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 李冰;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事业[N];人民日报;2011年

5 记者 张贺;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事业 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N];人民日报;2012年

6 白崇人 (回族);对少数民族文学的两点思考[N];文艺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王国平;少数民族文学: 藏在“深山”待人识[N];光明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黄尚恩;2012年,少数民族文学如此引人注目[N];文艺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黄华 整理;少数民族文学的魅力[N];云南日报;2013年

10 欧阳可惺;少数民族文学应“走出”单边叙事[N];贵州民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祖君;论汉语文学期刊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D];四川大学;2007年

3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豪爽;文化超越与审美创新[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历达;论新时期满族女作家的小说创作[D];辽宁大学;2015年

2 滕艳;《文艺报·少数民族文艺专刊》(2006-2014)的少数民族文学批评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3 杨凡佳;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形态[D];云南大学;2010年

4 冀爽;从少数民族文学的读者反映进行话语分析[D];浙江大学;2013年

5 陈燕;80年代以来内蒙古少数民族文学中的萨满教女性观研究[D];温州大学;2011年

6 李翠香;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与文学思潮演进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兰兰;中心与边缘[D];河南大学;2008年

8 冯超;关纪新的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9 彭松;“和而不同”——新时期土家族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荣;写“羌”与读“羌”[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03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03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c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