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文学理论: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性

发布时间:2018-04-03 10:13

  本文选题:文学理论 切入点:民族性 出处:《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03期


【摘要】:全球化时代如何保持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性?这是文化与民族性关系问题的一个局部。涉及这个问题的因素很多,包括中国文学理论的民族性与全球化,现代性话语与传统文化的复杂关系,以及如何以建构的眼光看待"本土"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现代转化"等,必须逐一考察才能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引进各种西方的文学理论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这些理论的意义是再现和阐释"中国经验"及其意义,而不是将"中国经验"剪辑为迎合西方理论预设的例证。"中国经验"是一个不可代替的中心词和理论场域的制高点。
[Abstract]:How to maintain the nationality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This is a par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nationality.There are many factors involved in this issue, including the nationality and globalization of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discours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And how to look at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native" and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we must examine it one by one before we can draw a relatively reasonable conclusion.The introduction of various western literary theories must follow an important principle: the meaning of these theories is to reproduce and interpret the "Chinese experience" and its significance, rather than to edit "Chinese experience" as an example that caters to the presupposition of Western theory. "The Chinese experience is an irreplaceable central word and the commanding point of the theoretical field.
【作者单位】: 福建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I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明;“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J];外国文学;2000年05期

2 孟宪浦;;文学之思:文学理论课的困境及其应对策略[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3 ;“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J];文学评论;2008年05期

4 张春实;;浅析文学理论的困境和重建的可能[J];今日科苑;2008年08期

5 姚文放;;从文学理论到理论——晚近文学理论变局的深层机理探究[J];文学评论;2009年02期

6 周文柏;文学理论的反思与重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05期

7 刘淮南;对话与建构:关于文学理论的全球化语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黄应全;多元化:克服文学理论危机的最佳抉择[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郑敏;中国文学应当关注世界文化与文学理论的发展[J];文艺研究;2003年02期

10 石朝辉;“当前现实与文学理论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永兵;;近30年我国文学理论的拓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2 卢衍鹏;;从遮蔽到死亡:新时期以来文学理论的理论轨迹[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3)[C];2012年

3 ;内容简介[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5 戴冠青;;本世纪初文学理论建设审视[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诚;探索文学理论的实践品格、当代形态和民族特质[N];文艺报;2009年

2 高建平;中国文学理论的困境和重建的可能性[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蒋述卓;建构短信文学理论[N];文艺报;2011年

4 何 群;中国文论在转型中突围[N];中国艺术报;2004年

5 金永兵;当代文论发展需要强化学派意识[N];中国文化报;2012年

6 邢建昌;穿越沉寂的三十年[N];文艺报;2005年

7 杨经建 吴志凌;2004年文学理论和批评状况要览[N];光明日报;2005年

8 马建辉;评董学文著《文学理论学导论》[N];文艺报;2004年

9 董树宝 贾一心;开创文学理论创新发展新阶段[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10 党圣元;建构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2 谢旭;王学与中晚明文学理论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帆;中国当代文论话语演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7年

2 董雪萍;叶以群的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3年

3 陈蕾;朱自清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4 彭静;论嘉靖后期到万历前期的文学理论[D];四川大学;2007年

5 黄筝;现代性视野下的冯雪峰文学理论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琴芳;高尔基对中国20世纪30年代文学理论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6年

7 马亚芳;李东阳文学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马燕;论胡适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复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翟富生;浅析《文心雕龙》在文学理论和美学方面的贡献[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04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04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e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