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大众形象”:当代小说研究的一种视角

发布时间:2018-04-03 13:14

  本文选题:“大众形象” 切入点:文本“顽症” 出处:《青海社会科学》2017年05期


【摘要】: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小说创作来看,每一个文学潮流代表性的作品中都存在着生动而丰富的"大众形象",然而以"大众形象"为视角的小说研究却少之又少。"大众形象"虽在不同时代语境的小说作品中体现出相异的涵义,但他们具有匿名性、静态性、文化逼真性等共同的特质。在文学作品中,"大众形象"主要以文本难点或者文本"顽症"的曲折方式来协助完成文本主题意义的建构,这首先在于"大众形象"身上交织着复杂的集体无意识与社会意识。同时,"大众形象"在事件冲突所支撑起的意义场域具有一种驳杂的动态性,这也是构成"难点"与"顽症"的重要原因。"大众形象"不仅丰富地体现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力量的相互交叠、重合、对抗以及妥协,而且还如滤镜般折射了作家审视和反思历史现实的价值立场与基本态度,成为解读转型社会特征的另一种独特方式。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novel creation since 1980s, there is a vivid and rich "mass image" in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every literary trend, but the study of the nove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ss image" is rare. "Although the mass image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 novels of different times, they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anonymity, statics, cultural lifelike and so on.In literary works, "mass image" mainly helps to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of text theme meaning by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text difficulty or text "stubborn disease", which lies in the complex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intertwined with "mass image".At the same time, the "mass image" has a mixed dynamic character in the meaning field supported by the incident conflict, w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difficult" and "stubborn". "Mass image "not only reflects the overlap, overlap, confrontation and compromise of new and old forces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reflects the value standpoint and basic attitude of writers to examine and reflect the historical reality."It has become another unique way to interpre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大众形象’与1980年代社会转型——1985年前后的中国文学研究”(13YJC75107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朝雯;;1920年代报人小说研究[J];长江学术;2009年01期

2 王烨;20年代革命小说研究的历史回顾[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江雅薇;当代中国元小说研究论文统计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6期

4 赵建忠;;古典小说研究中的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5期

5 余华盛;;杨争光小说研究综述[J];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03期

6 邱绍雄;;中国当代股市小说研究的价值[J];云梦学刊;2008年06期

7 戴红稳;;蒋韵小说研究综述[J];贺州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瑜;;别样的声音——《人:小说的聚焦》与当前的小说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杨琴;;张翎小说研究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10 李杰俊;;论新时期以来的“文革”题材小说研究[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吴秀明;在历史与小说之间徜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左其福;古典小说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思路[N];文艺报;2007年

3 孙先科;如何深化“十七年”的小说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牛学智 宁夏社会科学院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将小说研究带进“微理论”时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斯琴;新时期蒙古语城镇小说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闫薇;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文婷;李锐吕梁山小说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5年

2 斗拉;万玛才旦母语小说研究[D];西藏大学;2016年

3 赵敏舟;新旧转换时期的“过渡镜”-严独鹤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杨帆;唐前鬼题材小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5 张虚新;20世纪90年代以来打工小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端智;端智嘉小说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任雅南;论日本学者内山知也的《隋唐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姜学春;草明工业题材小说研究[D];延安大学;2013年

9 乌日柴夫;巴图孟和小说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10 安李;董立勃屯垦小说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05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05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2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