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棺自论定:宋代自撰墓志铭探析
本文选题:宋代 切入点:自撰墓志铭 出处:《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据存世资料统计,宋代自撰墓志铭共有33方,现存计有18方。自撰墓志铭虽非宋代墓志铭撰写的主流,但在两宋时期不绝如缕。自撰墓志者有的曾身居高位,有的一直宦海低迷、困顿下僚,还有的终生居于草野。这些墓志铭,有的形式自由、内容简单,也有的中规中矩,与他撰墓志无异。撰者之所以直面自己的生命,或借自撰墓志表达一种超脱生死的豁达境界,或是理想与现实反差下的牢骚之语,抑或是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墓主的自我释放,乃至表达易代之后"遗民"的心态等,呈现出多样化的面貌。此类文献的历史书写方式颇耐人寻味,值得深究。
[Abstract]:According to existing statistics, the Song Dynasty self-compiled epitaph a total of 33 sides, the existing 18 sides.Although self-compiling epitaph is not the mainstream of epitaph writing in Song Dynasty, it was endless in Song Dynasty.Some of the epitaph writers have been in high positions, some have been low in the official sea, poor staff, there is a lifetime living in the grass.These epitaph, some form is free, the content is simple, also has the formality, as he writes the epitaph.The reason why the writer directly faces his own life, or by writing epitaph to express a transcendent realm of life and death, or under the contrast between ideal and reality, or the self-release of the tomb owner under the special political environment.Even after the expression of change-generation "bereavement" mentality, and so on, showing a variety of features.The historical writing style of this kind of literature is rather intriguing and worthy of further stud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传承与现代文明建设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北宋墓志碑铭撰写研究”(15YJC770031) 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北宋墓志碑铭撰者及撰写研究”(2015CLS019)
【分类号】:I207.62;K877.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肥波;;庶民时代的历史书写[J];中国新时代;2009年10期
2 孙基林;;想象与记忆:新时期朦胧诗中的历史书写[J];文史哲;2008年01期
3 袁勇麟;;革命记忆和历史书写的叙事典范——评张惟的《血色黎明》[J];福建党史月刊;2009年23期
4 张帆;;试论台湾解严后小说中的历史书写[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郭敏;;戏说:消费语境中的历史书写[J];文化与诗学;2008年02期
6 肖向东;孙周年;;论革命历史书写文本中的“人学”意识[J];齐鲁学刊;2012年04期
7 王瑛;;灵动细腻的历史书写,鲜活真实的生命质感——论张昌华民国散文系列[J];扬子江评论;2013年02期
8 肖宝凤;李琳;;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作家的女性历史书写[J];台湾研究集刊;2012年01期
9 李怀宇;李辉;;以文学拓展历史书写空间[J];文学界(专辑版);2012年05期
10 陈娇华;性别视野中的历史书写——评90年代以来女性作家历史题材创作的特征[J];文艺评论;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剑龙;;人生记忆与历史书写——长篇小说《金牛河》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4)[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记者 王毅;革命记忆的真实再现 历史书写的叙事典范[N];闽西日报;2009年
2 曾庆江;革命历史书写的反思与展望[N];文艺报;2011年
3 艾斐;与党同行 与史同在[N];发展导报;2011年
4 张抗抗;人性化的历史书写之美[N];文艺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王研;文学的历史书写应当追寻真实与本质[N];辽宁日报;2014年
6 李炳银;葛云飞的文学雕像[N];文学报;2011年
7 小浪;告别确凿的年代[N];东方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伯韬;周密文本世界中的生命体验[D];复旦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喻小琴;论马识途小说的历史书写[D];重庆师范大学;2014年
2 王雨;方方小说中的历史书写[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尹正保;“童年记忆”与中国当代小说的历史书写[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婧;李锐小说的历史书写[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马明;民间视野下的历史书写[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17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1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