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撕裂了的友谊——胡风与曹禺关系浅析
本文选题:胡风事件 切入点:文艺理论 出处:《新文学史料》2017年02期
【摘要】:正作为一个有着深厚文艺理论功底和广泛社会交往能力的文艺批评家,胡风与很多知名作家都曾有过密切的工作往来,也曾建立过不错的私人交谊。这些往来和友谊往往始于青年时代的意气相投,并通常在抗战的烽火和并肩作战中得到锤炼和升华,却在解放后不断的政治运动中受到几
[Abstract]:As a literary critic with profound literary theory and extensive soci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Hu Feng has had close working contacts with many famous writers, and has also established good personal friendship.These exchanges and friendships often begin in the same spirit as in their youth, and are often tempered and sublimated in the beacon of war and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However, they have been subjected to a number of political movements since liberation.
【分类号】:I20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尼姆·威尔士;文洁若;;《活的中国》附录一——现代中国文学运动[J];新文学史料;197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楠;;一段被撕裂了的友谊——胡风与曹禺关系浅析[J];新文学史料;2017年02期
2 李宗刚;;如何辩证地看待鲁迅与其他文人的骂战[J];中国文学批评;2017年02期
3 张宏建;吴正锋;;沈从文文学评价的分歧及其原因探析[J];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03期
4 李宗刚;李国聪;;对历史涂抹的还原——以沈从文的演讲稿《短篇小说》为例[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卢毅;;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的宣传策略[J];理论学刊;2014年08期
6 李宗刚;李国聪;;作家全集需注重对作品原貌的呈现——以《沈从文全集》收录的《短篇小说》为例[J];理论学刊;2014年06期
7 章立明;;期待视野的嬗变——“沈从文热”现象的文化内涵探略[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8 顾金春;;论19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社群的群体意识[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11期
9 刘中望;;文学与政治的博弈——瞿秋白译介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纠结[J];文史哲;2012年06期
10 刘海洲;;20世纪中国文学的政治文化传统[J];社会科学家;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忠;未实现的可能性——胡风关于建国后文艺报刊的想象及其他[J];文学评论;2003年05期
2 王丽丽;胡风的理论问题解析(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2期
3 文贵良;第二届胡风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03期
4 ;晓风主编《我与胡风》增补本出版[J];鲁迅研究月刊;2004年04期
5 谢泳;;胡风事件的另类史料——新华社《内部参考》中关于胡风事件的报道[J];新文学史料;2011年04期
6 鲍光前;胡风传略[J];晋阳学刊;1985年03期
7 王文正;沈国凡;;令人费解的“胡风分子”[J];读书文摘;2007年04期
8 谢泳;;当年大学教授如何看待胡风事件[J];杂文选刊(下旬版);2010年07期
9 张业松;关于舒芜先生的是非[J];书屋;2000年11期
10 林川;《关于舒芜先生的是非》(理论)[J];当代作家评论;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辉;胡唐;陈夏红;;再认识胡风的三种角度追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2 李继凯;;关于胡风与茅盾的交往、冲突及比较[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李洁非;反复:舒芜的路[N];中华读书报;2009年
2 杜高;华君武的道歉和自省[N];中华读书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黄晓武;20世纪40年代“主观论”中的文学、政治与历史[D];清华大学;2008年
2 朱朝辉;中国现代文论话语建构中的胡风文艺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3 周燕芬;执守·反拨·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金理;抗争现代名教[D];复旦大学;2008年
5 张玲丽;在文学与抗战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虹佳;胡风《论现实主义的路》探源[D];西华大学;2016年
2 刘咏娜;胡风文艺思想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惠;胡风文学批评别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鑫伟;论胡风“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的创伤”理论[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5 钟世杰;解析胡风悲剧命运的源流[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6 汤,
本文编号:1722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22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