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留守儿童文学的“非本位”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5 18:36

  本文选题:儿童文学 + 留守儿童文学 ; 参考:《吉首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摘要】:第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种文化样式之间也随之出现碰撞、交流和融合,文学也是如此。中国儿童文学与世界儿童文学的交流与融合也更加紧密,儿童本位观的回归和延伸、创作理论的新探索、创作队伍的专业化、创作话语的多元化以及传播媒介的新发展等,使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发展态势,新世纪的中国儿童文学逐步走向了新的繁荣。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开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上世纪90年代,以留守儿童各方面生活为题材,反映留守儿童生活的精神、心理以及行为性格及其各方面问题的留守儿童文学开始出现,其文学样式主要有小说、报告文学和影视文学。基于对当代以来留守儿童问题的审美反思,留守儿童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填补了当前儿童文学对留守儿童及其留守日常生活世界叙写的空白,为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精神文化平台。但目前的留守儿童文学作品数量有限、体裁形式单一,且多以引起成人关注和唤起社会反思为主,真正适合留守儿童自己看的好的文学作品少之又少,加之留守儿童文学理论话语缺失,忽略留守儿童自身文学需求的“非本位”问题十分普遍。本研究立足近二十年来留守儿童文学的创作,结合儿童观,从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社会学以及文体学、叙事学、接受学等方面入手,对留守儿童文学创作实践进行整体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文学界在留守儿童文学创作上能出高质量的文学作品,提供思路和帮助。本论文除导言和结束语外,正文分五部分。导言部分通过对留守儿童文学产生背景的分析上,对留守儿童文学概念进行界定;第一章通过对儿童观演变导致儿童文学“本位”和“非本位”创作理论演变的梳理,提出留守儿童文学“非本位”问题;第二章是留守儿童文学在创作上的“非本位”问题,主要从题材选择、形象创造和主题意蕴三个层面展开论述;第三章是留守儿童文学在接受上的“非本位”问题,主要包括创作与接受需求的脱节、文本和接受对象的割裂、媒介与接受途径的失衡三个方面;第四章是从功利主义创作思想、本位理论话语缺失和本位叙事视角缺失三个角度对造成留守儿童文学创作和接受上“非本位”问题的原因进行探讨与分析;结束语主要是针对留守儿童文学“非本位”问题和原因,提出构建留守儿童文学活动“生态链”,以及回归“本位”创作的思路与方法。笔者认为,留守儿童文学不仅在创作上,而且在其理论话语构建上都存在着很多不足,不但造成了留守儿童文学发展的严重滞后,也不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文学不应该遗忘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文学也更应该回归到其留守儿童本位,因此,本研究具有极大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children ' s literature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Chinese children ' s literatur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temporary children ' s literature .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 " non - standard " in the creation and acceptance of children ' s literature from three aspects : creation and acceptance demand , loss of text and accepting objects ,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media and the receiving means .

【学位授予单位】:吉首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少白;儿童文学创作三题[J];理论与创作;2002年04期

2 陈昕;穿行在光影交错的空间里——略论网络对儿童文学创作主体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蒲华清;关注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现状[J];中国图书评论;2004年10期

4 马力;儿童文学创作的理论出发点:儿童本质是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杨剑龙;论建国初期上海的儿童文学创作[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王瑞祥;;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与个性[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卢有泉;;儿童文学理应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兼评作家徐玲的最新儿童文学创作[J];编辑之友;2011年12期

8 石兆萍;;新时期云南儿童文学创作研究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11期

9 香圃;四川省儿童文学创作会议在成都召开[J];当代文坛;1984年10期

10 张耀辉;安徽儿童文学创作纵横谈[J];安徽大学学报;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周汉平;;关于儿童文学创作的问题[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郑千山;;在幻情中展现心灵——从汤萍“魔界系列”小说意义解读说起[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3 庄之明;;浩然:我的良师益友[A];苍生文学(2009年第1期 总第75期)——“纪念浩然逝世一周年暨浩然夫妇骨灰安葬仪式”特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饶翔;以优秀儿童文学创作助力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李墨波;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儿童文学创作实绩[N];文艺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曾丹;贵州儿童文学创作期待突围[N];贵州政协报;2013年

4 赵兴红;鲁院研讨中外儿童文学创作[N];文学报;2007年

5 王晶;山东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年会暨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召开[N];文艺报;2007年

6 迅讯;儿童文学创作可向戏剧借鉴[N];文艺报;2007年

7 本版编辑 杨新贵 魏委 黄蓓佳 王泉根 葛竞 高洪波 樊发稼 白冰;儿童文学创作与出版和谐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琳;我省儿童文学创作波澜不惊[N];甘肃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研;辽宁“小虎队”:儿童文学创作以群体方式崛起[N];辽宁日报;2008年

10 商报记者 李雅宁;新媒介或将改变儿童文学创作[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臧丽t,

本文编号:17552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552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5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