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立体呈现当代文学史料的体系与方式——《中国当代文学史料问题研究》的编纂理念与学术追求
本文选题:当代文学 + 文学史料 ; 参考:《南方文坛》2017年03期
【摘要】:正也许与自己从事的文史互动的治学方向和兴趣有关,这些年来,我的一个不无固执的感受,就是无论作为当代文学学者还是作为当代文学学科,都应该重视"文本细读"与"史料实证",并将其摆在重要的基础地位,作为自身赖以支撑的阿基米德点。否则,不仅行之不远,更不要说成就多大的业绩。关于这一点,现如今人们在经历了诸多的反复实践之后,才逐渐有了认识。前者,也就是"文本细读",这个问题在近年学界引起广泛关注,老一代学者孙绍振和同辈时贤陈
[Abstract]:Perhaps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direction and interest of my own literary and historical interaction. Over the years, one of my stubborn feelings is that whether as a contemporary literary scholar or as a contemporary literary discipline,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ext reading" and "historical evidence", and put them in an important basic position, as the Archimedes point on which they depend. Otherwise, not only does not go far, not to mention how much achievement achievement. On this point, people now experience a lot of repeated practice, before gradually came to know. The former, that is, "close reading of the text",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Sun Shaozhen, an old scholar, and Chen Chen of his contemporaries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206.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光;冲破反儒之锁──对当代文学一种现象的研究[J];江汉论坛;2001年06期
2 刘心力;建设“小教大专”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的若干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3 朱玉月;当代文学的深刻反思和新的文学批评体系的建构——读吴培显《诗、史、思的融合与失衡——当代文学的一种反思》[J];当代文坛;2002年06期
4 孟繁华;当代文学的发生、来源和话语空间[J];南方文坛;2003年02期
5 李莉;浅谈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深度与广度[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毕光明;当代文学与当代文学教育[J];文学自由谈;2004年03期
7 ;“当代文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4期
8 方伟;当代文学的市场化倾向[J];河北学刊;2004年02期
9 吴秀明;当代文学价值与批评的双重视角[J];文艺研究;2004年05期
10 姚晓雷;从参与社会角度看当代文学的价值[J];文艺研究;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文学研究室[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1)[C];1999年
2 王本朝;;文学会议与当代文学体制的建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3 张福贵;;两种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本质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洪子诚;;当代文学的“一体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5 焦应魁;郝日;;从“两为方针”到“三个代表”——兼论当代文学艺术的功能与使命[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吴思敬;;当代文学命名与学科整合问题(提纲)[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钱谷融;吴俊;;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人道主义[A];时代与思潮(2)——中西文化冲撞[C];1989年
8 ;年会小组讨论情况 第三小组举行了“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的讨论[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谢廷秋;;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报告[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张鸿声;;现当代文学北京空间叙述的差异[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内首部大型当代文学编年史历经五年编纂面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3年
2 陈学璞;广西当代文学的产业自觉[N];广西日报;2005年
3 张业松;关于“当代文学”的“说法”[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记者 杲文川;文学所当代文学室扫描2006年中国文坛[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俊 实习生 孙中春;当代文学应坚守精神高地[N];深圳特区报;2006年
6 郭宝亮;重建当代文学的深度[N];文艺报;2007年
7 记者 杨燕;云南当代文学艺术文献信息中心在昆成立[N];云南日报;2007年
8 李玮慧;“当代文学缺什么”[N];文汇报;2008年
9 陈应松;当代文学的困境与突围[N];文学报;2008年
10 记者 裴蕾;“请正视当代文学的价值”[N];四川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静;当代文学中的新疆经验与书写[D];苏州大学;2006年
2 裴氏翠芳;中国现当代文学在越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俏梅;中国当代文学的身体叙写(1949-2006)[D];中山大学;2007年
4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5 宋洁;论当代文学的民间资源[D];兰州大学;2007年
6 钱文霞;多元文化语境中的裕固族当代文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余富兆;从现实主义的复归到多元并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8 张志彪;中国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包英格;《蒙古族当代文学观念嬗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佳音;《当代作家评论》(1984 2013)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赵宛婷;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调查与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杜娃来;内蒙古当代文学在蒙古国[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邢燕;走向延安的丁玲[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李元元;山西当代文学谱系中的李锐小说研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5年
6 窦金龙;新时期初期《人民日报》对文学的引导[D];南京大学;2014年
7 马菁菁;论当代文学对潘金莲形象的改写[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8 杨念泽;论新时期以来的汉语基督徒写作[D];山东大学;2016年
9 张帆;现当代文学中狼形象的历史流变及内涵阐释[D];辽宁师范大学;2016年
10 刘玲;市场经济语境下的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86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1786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