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译介实践与陈独秀文学现代观念之考辩

发布时间:2018-06-24 21:00

  本文选题:陈独秀 + 《新青年》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2期


【摘要】:陈独秀由翻译实践展开的文化反思超越了器物层面,抵达了思想与行为模式的核心,为文学革新的发生创造了必要前提。它既是新文化运动被赋予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来源,又是反思中国现代化历史的一个新起点。陈独秀基于翻译而形成的中国文化价值判断,实际上决定了此后有关文学的现代观念和文学革命如何开展的基本主张,也深刻左右了新文学发展的整体景观。
[Abstract]:Chen Duxiu's cultural reflection from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cends the level of objects and reaches the core of thought and behavior mode, which creates the necessary premise for the occurrence of literary innovation.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source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New Cultural Movement, but also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reflecting on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The value judgment of Chinese culture formed by Chen Duxiu based on translation actually determines the modern concept of literature and the basic idea of how the literary revolution develops. It also profoundly controls the overall landscap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第三世界’诗歌译介与20世纪中国诗歌关系研究”(14YJC751027)
【分类号】:I20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武洲;质疑“文学现代性”[J];云梦学刊;2001年06期

2 王一川;晚清与文学现代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3 王一川;晚清: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时段[J];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4 王燕;;论文学现代性的获得[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杨义;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世纪反省[J];文艺研究;1998年01期

6 郜润科;;杂谈当前文学消费与文学审美走向[J];娘子关;2006年02期

7 杨春时;“文学现代性”讨论没有意义吗?——对《现代性言说在中国》的质疑[J];文艺争鸣;2001年02期

8 刘三秀;从“现代文学”到“文学现代性”问题讨论综述[J];学术月刊;2001年03期

9 袁金刚;新时期的文学现代性学理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赵京华;从“起源”上颠覆文学的现代性[J];读书;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浩;;梁启超的“新民”与文学现代性的缘起和谱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孟远;;延安文艺:在创新中实践现代性追求[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3 单正平;;梁启超文学功能论的再认识[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高旭东;;近代、现代、当代:文学与历史的复杂变奏[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许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2 暨南大学中文系 宋剑华;“西化”与“化西”:对新文学现代性的重新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3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北京大学教授 乐黛云;通向世界的文学渠道[N];中国艺术报;2010年

4 谢庆立;重拼文学研究的地图[N];中国教育报;2005年

5 张向东;“文学现代性”讨论再掀热潮[N];文艺报;2004年

6 管兴平;现代化与文学的现代性[N];湖北日报;2012年

7 姜文振;文学社会作用的两个重要维度[N];光明日报;2001年

8 金元浦;构建文学的现代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2011级博士生 陈进武;高度警惕“恶”对文学价值的损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王一川;好书在透[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艳琳;文学现代性中的生态处境[D];北京大学;2012年

2 贾国宝;传统僧人文学近代以来的转型[D];复旦大学;2011年

3 胡明贵;自由主义思潮与新文学现代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5 徐连云;为求觉世著文章[D];吉林大学;2008年

6 陈亚平;感伤: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体验与表达[D];扬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恩齐;冰心五四时期文学的现代意识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2 王云生;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活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焦娟芳;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本质观及其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肖向东;五四转型期“文学人学”思潮探源及其历史梳理[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白砾;“五四时期”文学研究会(1921-1932)的翻译活动及其影响[D];山西大学;2008年

6 赫学颖;“文革”文学的精神流亡现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毅;话语权力和文学经典的产生[D];暨南大学;2005年

8 闫玉刚;当代语境下的文学反讽[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龚慧剑;“80后”文学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张剑;胡适文学思想论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29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0629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d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