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林语堂早期双语散文中的民族身份建构

发布时间:2019-06-08 16:58
【摘要】:正林语堂早期部分双语散文分别刊于英、中杂志,作品中的个人民族形象有一定差异和自相抵牾之处。作者在民族身份建构中采取了一系列文化策略,建构了恰当的民族身份。林语堂双语散文较为成功地实现了文化间的沟通和互补,但其中仍潜藏着对民族危亡的焦虑,并构成了文本的内在张力。一、双语散文中民族形象的差异与抵牾正如美国学者安德森所言,民族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民族形象的塑造也并非客观自足的
[Abstract]:Some of Lin Yutang's early bilingual essays were publish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magazines respectively.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and contradictions in the individual national images in his works. The author has adopted a series of cultural strategies and constructed an appropriate national identit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Lin Yutang's bilingual prose has successfully realized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ultures, but it still contains anxiety about the national crisis and constitutes the internal tension of the text. First, the difference and contradiction of national image in bilingual prose, as American scholar Anderson put it, nation is "an imaginary political community", and the shaping of national image is not objectively self-sufficient.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
【基金】: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52WW1422)研究成果
【分类号】:I207.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计红芳新著《香港南来作家的身份建构》出版[J];华文文学;2007年05期

2 刘丽娟;;休闲娱乐:身份区隔及建构的导航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小说中的身份建构[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郭乙瑶;;身份建构的焦虑——从钱广和“药匣子”说开去[J];作家;2009年04期

4 肖宝凤;;笔与桨的方向:论夏曼·蓝波安作品中的族群文化身份建构[J];民族文学研究;2010年01期

5 刘丽娟;;食品消费:身份建构的符号资本——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民工题材小说为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曹惠民;;关于香港“南来作家”的研究及其他——计红芳《跨界书写——香港南来作家的身份建构》序[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7 左岩;;叶衍兰的身份建构困境及对策[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王确;;殖民地语境与爵青的身份建构[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9期

9 范劲;;上海犹太流亡杂志《论坛》中的文学文本与文化身份建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刘斌;;在他者的世界里找寻自我——《单人纸牌游戏》里的自我身份建构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露莹;民族形象与个人故事[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2 刘丽娟;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民工题材小说中的身份建构问题[D];温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5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495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5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