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阎连科“神实主义”小说美学及其实践
发布时间:2017-03-16 21:00
本文关键词:论阎连科“神实主义”小说美学及其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阎连科在2011年出版的理论著作《发现小说》中,在从小说的因果逻辑和“真实”层面解析古今中外经典文本的基础上,提出并完整阐释了“神实主义”理论。“神实主义”既是阎连科的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也是其文学观和世界观。“神实主义”的命名与表述都是以往文学理论所没有的存在,但“神实主义”并不是阎连科的呓语和发明,而是阎连科根据自己的阅读、创作、实践经验,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从中国文学的志怪传统、西方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中的一种“发现”。“神实主义”理论也不是横空出世的,阎连科从发现“神实”到将其理论化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神实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一直伴随着阎连科在小说上的不断实践。从中篇小说《年月日》、《耙耧天歌》、《朝着东南走》开始,小说出现了鬼魂、神话、圣经叙事等非写实成分,到了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小说中出现了溢出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又于之后的小说《受活》后记中公开打出“反”现实主义的口号。于是阎连科在有意识的逃离现实主义写作模式的过程中,“神实主义”的概念在其头脑中也逐渐清晰和形成,近作《炸裂志》则是“神实主义”在小说中的彻底实践。“神实主义”理论的出现与实践,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首先,“神实主义”小说《炸裂志》对“内真实”的呈现,由“神”到“实”的表现手法,颠覆了传统的现实主义美学范畴,从写实到写神,摒弃了现实主义文学描摹现实、塑造典型的传统表现手法和现实主义之“真实”观,并呈现出不同于“先锋文学”和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小说美学。其次,在当代小说中早就含有“神实”主义的因子,只是评论家从未从“神实主义”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研究,于是“神实主义”理论的提出为当代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角度和方法,同时更是建构文学主体性的一种体现。同时“神实主义”理论在实践的完成度上还存有可践进的空间,“神实主义”小说还未发展为“诗史性”的作品。且阎连科对“神实主义”理论的界定、阐释、论证尚有含糊不清之处,因此能否成为一种新的文学理论还有待商榷。
【关键词】:神实主义 实践 美学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1
- 第一章 阎连科对“神实主义”的阐释11-24
- 第一节 “神实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11-14
- 第二节 小说中的因果关系14-19
- 一、全因果14-15
- 二、零因果15-16
- 三、半因果16-18
- 四、内因果18-19
- 第三节 “神实主义”的阐释19-24
- 一、“神实主义”的内涵19-22
- 二、“神实主义”的来源22-24
- 第二章 “神实主义”小说实践24-37
- 第一节 “神实”在小说中的尝试24-26
- 第二节 “神实主义”小说的出现26-37
- 一、“内真实”的呈现27-29
- 二、由“神”到“实”的表现手法29-37
- 第三章 “神实主义”的成就与完成度37-43
- 第一节 “神实主义”的成就37-41
- 一、“神实主义”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37-40
- 二、“神实主义”在文学理论上的成就40-41
- 第二节 “神实主义”的完成度41-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参考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汤萍萍;论阎连科的“神实主义”创作理念及实践[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2 张元;阎连科小说的“神实主义”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阎连科“神实主义”小说美学及其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