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村词历史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7:04
本文关键词:后村词历史地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刘克庄是南宋末期词坛健将,以气魄雄浑、慷慨悲昂的爱国词著称。学界对后村词研究收获颇丰,其成果多集中于对后村词作本身的整理、编年、笺注及对内容主旨、艺术特色、词学思想分析。而对后村词历史地位的评判多沿袭前人观点,以“辛派后劲”、“爱国词人”视之,突出了后村词的主要成就,但对于后村词多样性有所忽略。应该说,后村词研究尚待继续推进。本文立足于前人成果,基于后村词内容和风格多样化这一事实,以文献考据和文学批评为基本方法,从历时性和共时性角度探讨后村词的历史地位。第一部分,探讨后村词研究中须注意的三个问题。第一,后村词创作经历的特殊性,后村词多作于晚年,宦海失意,归隐乡里,因此其诸多词作有着消极颓废的一面。第二,后村作品两个系统具有差异性,《后村居士集》存词120首,《后村先生大全集》存词258首。而《后村先生大全集》在明清两代的大部分时间仅存天一阁抄本,民国以前所见后村词大多出自《后村居士集》这一系统,为后村前期词作,难免偏颇。第三,近年来学界有将后村划归江湖词人群体的趋势,实际上后村其人、其词与江湖词派不同之处甚多,不可一概论之。第二部分,探讨后村词在辛派词中的历史地位。后村词对于辛派词有所继承、背离与发展。刘克庄出身、经历、学养、时代背景与前代辛派词人不同,在继承辛派词爱国豪放的主要基调上,又有所发展,如对黎民百姓的体恤与关爱,对农民起义军的同情与宽容,对女性价值的尊重与肯定,为大多数辛派词人所不具备,同时后村大量的婉约词以及晚年偏于消极颓废的寿词、步韵词体现出对于辛派主体风格的背离。第三部分,探讨后村词在闽地词坛的地位。厘定闽地词概念,将两宋闽地词人、词作进行比较、总结,分析闽地文化对于后村词的影响,并且从闽地词坛沿革出发,分析后村词在闽地词坛发展中的地位。第四部分,探讨历代词选中后村词的地位。以宋末元初、明清两代以及民国以来代表性词选中后村词为基础,进行定量分析。宋元词选偏爱后村雅词,明清词选推崇后村词的多样化风格,民国以来词选重视后村的爱国词。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于后村词历史地位有不同认知。第五部分,探讨后村词研究中的两个相关小问题。其一是宋末《花庵词选》偏爱后村词原因考论;其二是钱仲联《后村词笺注》发微。
【关键词】:后村词 历史地位 辛派 闽地词坛 历代词选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0
- 第一章 后村词研究须注意的三个问题10-17
- 第一节 后村词前后期风格差异10-11
- 第二节 后村作品两个系统差异11-13
- 第三节 后村词与江湖词的差异13-17
- 第二章 从辛派词角度看后村词历史地位17-29
- 第一节 对辛派词的继承17-22
- 第二节 对辛派词的背离22-25
- 第三节 对辛派词的超越25-29
- 第三章 从闽地词坛角度看后村词历史地位29-38
- 第一节 闽地词概念界定29-30
- 第二节 闽地文化对后村词的影响30-35
- 第三节 两宋闽词之集大成者35-38
- 第四章 从历代词选收录角度看后村词历史地位38-47
- 第一节 宋末词选偏爱后村词典雅特色38-40
- 第二节 明清词选推崇后村词多样化风格40-44
- 第三节 民国以来词选重视后村爱国词44-47
- 第五章 余论47-54
- 第一节 《花庵词选》偏爱后村词原因考论47-49
- 第二节 钱仲联《后村词笺注》发微49-54
- 结语54-56
- 参考文献56-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历61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61
本文关键词:后村词历史地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0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4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