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北宋楼阁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8 09:00

  本文关键词:北宋楼阁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北宋楼阁与诗歌创作关系密切,楼阁诗歌向我们传达了丰富的内涵,是我们了解北宋社会状况和世人生活的一个窗口。本文结合地理、建筑、方志类书籍的记载,明确楼阁诗歌的概念,廓清楼阁诗歌的研究范围,并以《全宋诗》中的北宋楼阁诗歌为研究对象,对楼阁题咏的文学活动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全面把握北宋楼阁诗歌精邃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阐明北宋楼阁诗歌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士人心态之间的关系,深入探寻楼阁文化对楼阁诗歌创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本文将北宋楼阁诗歌分为景观型楼阁诗歌、防御型楼阁诗歌、文化型楼阁诗歌三类分而述之。景观型楼阁大都依山临水而建,按建造目的主要分为观景型楼阁和纪念型楼阁两类,文中结合具体诗歌作品对景观型楼阁诗歌的情感特质做了详细分析。防御型楼阁类型多样,尤以城楼为重。北宋特殊的社会环境和军事形势激发了诗人的军事抱负和爱国理想,促进了防御型楼阁诗歌的创作,诗歌寄托了诗人浓厚的爱国情感和家国抱负。文化型楼阁主要指藏书楼,具体由官府、私人、书院、寺观藏书楼四种组成,它们互为补充,均对古代书籍的保存和文化的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北宋藏书楼的长足发展促进了该类楼阁诗歌的创作,文人也因藏书楼而交往集会,酬唱赠答,进一步助长了北宋文人的读书风尚和抱负。
【关键词】:北宋 楼阁诗歌 观景型 防御型 文化型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21
  • 一、选题缘起6-8
  • 二、楼阁诗歌概念及研究范围8-14
  • 三、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14-19
  • 四、研究意义19-21
  • 第一章 景观型楼阁诗歌21-52
  • 第一节 景观型楼阁审美视野21-31
  • 第二节 景观型楼阁诗歌分类31-39
  • 第三节 景观型楼阁与登临诗39-51
  • 小结51-52
  • 第二章 防御型楼阁诗歌52-70
  • 第一节 防御型楼阁的兴盛52-57
  • 第二节 防御型楼阁与诗人军事抱负57-61
  • 第三节 防御型楼阁与战争诗61-69
  • 小结69-70
  • 第三章 文化型楼阁诗歌(藏书楼)70-92
  • 第一节 藏书楼的兴建70-79
  • 第二节 藏书楼与文人诗歌创作79-86
  • 第三节 藏书楼与文化传承86-91
  • 小结91-92
  • 结论92-93
  • 参考文献93-100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00-101
  • 致谢101-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俐;;《两汉诗歌研究》[J];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012年02期

2 张立群;;拆解悬置的历史——关于90年代诗歌研究几个热点话题的反思[J];文艺评论;2006年02期

3 张小燕;刘德清;;新时期欧阳修诗歌研究综述[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叶君远;;清代诗歌研究(四篇)[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5 晓寒;;王金城新著《台湾新世代诗歌研究》出版[J];华文文学;2008年06期

6 金生奎;;于细微处见精神——《徵宗朝诗歌研究》评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魏中林;岭南文化透镜中的清代广东诗歌──评《清代广东诗歌研究》[J];学术研究;1994年04期

8 向昕;汉文化研究的新成果——读《两汉诗歌研究》感言[J];中国图书评论;1994年02期

9 王力坚;六朝唯美诗歌研究导论[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1996年01期

10 陶庆梅;新时期晚唐诗歌研究述评[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靖波;;2006年明代诗歌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2 王芳;;辛笛诗歌研究综述[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3 陆正兰;;用符号学推进诗歌研究:从钱锺书理论出发[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4 龙扬志;;先生之爱[A];诗坛的引渡者——吴思敬诗学研究论集[C];2012年

5 吴思敬;宋晓冬;;后记[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6 蒋登科;;“我们”的诗学理念及其成效[A];当代散文诗的发展暨“我们”文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城希;;寻访诗人最初的心灵——关于《真我集》的审美价值与闻一多诗歌研究起点问题的讨论[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江瑞;“第三代”诗歌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13年

2 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张慧佳;绘画美学视阈下的德国表现主义诗歌研究[N];光明日报;2014年

3 台湾中兴大学中文系教授 林淑贞;论题趋向细致与精密化[N];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雪根;清代吴江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杨晓波;郑孝胥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葛付柳;北宋新喻刘氏家族及其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段双喜;唐末五代江皋两湖湘赣诗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于慧;清代嘉(庆)道(光)之际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逗;北宋楼阁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2 陈丽娜;查慎行游历诗歌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志华;曹勋诗歌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邓婷;吴兴沈氏三先生诗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杨骥;清代广西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济肖;王融及其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程;曹寅诗歌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钱有余;李惺诗歌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9 王艳霞;南北朝游侠诗歌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王艳玲;任其昌及其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北宋楼阁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41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41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d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