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清末民初传奇杂剧中的“新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09:21
【摘要】:清末民初之际,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特殊的过渡时期,在近现代化的过程中,有识之士们致力于寻求各种救亡图存的途径,女性解放问题由此开始被关注,并逐渐演化成与民族存亡和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生死攸关的重要因素。因此,清末民初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除了出现了各种女学生、女国民等更加多元化的形象外,女性的目光也聚焦到了自我的解放和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而本文力图从清末民初这一特定时期的传奇杂剧出发,探讨分析这些传奇杂剧中所着力塑造的“新女性”形象群体,填补对清末民初传奇杂剧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论文的引言绪论部分,包括选题意义、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等相关研究基础。正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是论述新女性这一群体出现形成的背景,主要通过从西学东渐和现代文明对当时整个社会的冲击,戏剧自身发展历程中的改良运动和作家创作心态的转变与观念更新这三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主要从具体的形象角度出发,探讨当时传奇杂剧中“新女性”形象的表现形式。重点展开说明“新女性”形象表现形式的不同层面,论述从废缠足求自由的胡仿兰与小脚妇女,到要求兴女学得解放的女学生们,再到为国家独立自由而斗争的中外女国民们在文人们的笔下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与进步的。论文的第三章则着重介绍新女性形象典型——女革命家秋瑾。本章主要从秋瑾本人的一生、她所创作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形象以及她在传奇杂剧中的形象出发,分析秋瑾这一“新女性”最高理想在传奇杂剧中所呈现出的人物特征与进步意义。而第四部分重点在于分析总结清末民初传奇杂剧中“新女性”形象的塑造特征,除了延续传统的戏曲创作手法,也出现了一些语言上的革新等富有时代意义的表现特征。本文的最后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探析这些“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为当时女性社会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之后的女性解放与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同时客观上反思其所存在的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力求对之后戏曲中女性形象的书写与研究有所裨益。
【学位授予单位】:宁波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3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方方;;20世纪初新知识界的“国民”话语与新女性建构[J];史学月刊;2012年12期

2 左鹏军;;花部戏曲的兴起与传奇杂剧的创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雍正伟;;晚清民国时期秋瑾题材的传奇杂剧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左鹏军;;论传奇杂剧之消亡[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左鹏军;;论近代传奇杂剧中的传统主义[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李细珠;;秋瑾女性革命家形象的历史建构[J];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05期

7 刘春玲;论晚明江南地区女性自我意识的萌动[J];阴山学刊;2005年04期

8 左鹏军;论近代传奇杂剧的戏剧史地位[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9 杨东甫;晚清传奇杂剧短暂中兴与消亡探因[J];广西师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左鹏军;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近代戏曲变革[J];中州学刊;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姚大怀;民国传奇杂剧史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杜若松;近现代女性期刊性别叙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谨瑜;二十世纪末叶戏曲现代戏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于琦;二十世纪前期(1904-1949)戏曲期刊与戏曲理论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3年

5 马跃敏;近代戏曲改良运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金景芝;民国时期的戏曲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刘X;晚清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传统再构[D];南开大学;2010年

8 蒋小平;晚明传奇中女性形象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9 李奇志;论清末民初思想和文学中的“英雌”话语[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楠;清末民初中国近代知识女性社会意识觉醒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王玉琴;清末民初女性期刊小说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3 吴彬彬;20世纪初年妇女解放思潮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4 闫雪;清末民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1898-1917)[D];苏州大学;2012年

5 许娟;近代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当代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吉莲;《大公报》与清末妇女解放[D];河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88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88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1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