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明初闽中诗派创作背景下的林鸿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21:14
【摘要】:林鸿作为明初闽中诗派的代表人物,其诗歌被打上唐音鸣盛的标签,目前学界对林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闽中诗派的模拟唐音层面,而忽视林鸿本人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因此,本文选取了闽中诗派创作背景下的林鸿诗歌这一角度,通过分析林鸿在闽地相关的诗歌创作,探究林鸿诗歌内容的多样性及其艺术特征的丰富性,并阐述林鸿诗歌与闽派其他成员创作的关联及影响,以期还原一个形象丰满的诗人林鸿。全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简要阐述了选题的研究意义、依据以及研究现状。正文部分,第一章论述了明初闽中诗派的产生背景以及闽中诗派的概况。闽中诗派是在明初的政治文化环境、五大地域性诗派的相互影响以及闽中地域文化的孕育下形成的。第二章探究了林鸿的生平交游及其以盛唐为法的诗学观。林鸿主张以盛唐为法的诗学观念,从声律格调的角度去复归唐音,强调诗歌的声律形式之美。第三章分析了林鸿诗歌中与闽地相关的题材内容,主要有山水纪游诗、拟古诗、赠答感怀诗以及咏物记事诗等,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并非仅限于唐音鸣盛的内容。第四章论述了林鸿诗歌的艺术特征及其与闽中诗派创作特征的关系。林鸿擅长学唐,形成气色高华的俊逸之风,早年诗风骨气梗概,山水隐逸诗呈现冲淡幽玄的清逸之风,具有妙悟禅悦的诗境。而效拟唐音,高迈俊逸;山林隐居,清逸淡远;沧浪遗风,妙悟禅悦;应制鸣盛,高华典丽也是闽派诗人共同的艺术特征。结语部分对林鸿诗歌的意义及影响作了总结。以林鸿为代表的明初闽中诗派力倡宗唐复古,对明初诗坛产生重要影响。明清诗论家对其模拟唐音的看法各有差异,应给予公允的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彬;;南昌诗派:本土写作的两种文化向度[J];星星;2017年17期

2 陈润;;认知诗学视阈下的二战后美国诗歌流派[J];长江丛刊;2017年26期

3 荣光启;;“珞珈诗派”与珞珈山上的文学传统[J];星星;2017年23期

4 凌冰;;论戴望舒和《现代》诗派[J];广西师院学报;1992年01期

5 孙晨;;试论“创造诗派”[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6 周良沛;;流派与立派[J];文学自由谈;1987年02期

7 邱文治;杜学忠;穆怀英;;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之升沉[J];文学评论;1987年01期

8 曾华鹏;;论“九叶”诗派[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9 卞国福;浅议诗歌的现实主义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8年06期

10 朱郭;论戈亭诗派:爱国的强音[J];湖州师专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锋杰;;七月诗派的诗歌理论[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2 吴凌;;现代新诗本体追求探微[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3 何佩刚;;辛笛的《手掌集》[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4 张爽;;钱谦益对明代“后七子”诗派态度发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和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之比较[A];明史研究(第十三辑)[C];2013年

5 陈超;;《航》评析[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6 黄萍;;高密诗派刍议[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29辑)[C];2010年

7 钱志富;;曾卓与外国文学之关系初探[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荣光启;“珞珈诗派”的历史与未来[N];中国艺术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钟根清;“瓯江诗派”在秀山丽水扬帆起航[N];丽水日报;2017年

3 刘冬梅;现代诗派[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道辉 大凔;混沌和美的游离[N];文学报;2012年

5 葛云波;清诗研究的“经典性成果”[N];光明日报;2004年

6 特约记者 丁丽洁;二十五年见证诗意的复旦[N];文学报;2005年

7 周蓓;河朔诗派:新文化史视野下的明遗民群体[N];中华读书报;2014年

8 蒋寅;河朔诗派:不该遗忘的文学遗产[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金莹;在语词的盛宴中“向死而生”[N];文学报;2009年

10 魏晓虹;晚唐文学研究的新创获[N];中华读书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卫新;清代吴门学派和吴中诗派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明初闽中诗派创作背景下的林鸿诗歌研究[D];集美大学;2019年

2 夏蒂;龙山诗派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3 杨晨晓;理学“气象”论与宋代理学诗派[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4 纪捷;晋察冀诗派艺术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勇;“济南诗派”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秦立蔷;俄罗斯白银时代象征诗派审美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7 张爽;非非主义诗派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8 侯爱波;消费时代纽约诗派的城市风景[D];黑龙江大学;2009年

9 张晓媛;济南诗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谢煜慧;李杲堂与甬上诗派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89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589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53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