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王夫之“诗道性情”观

发布时间:2020-03-28 10:31
【摘要】:王夫之立足诗歌本体论和哲学心性论,将“性情”这一诗歌本质特征在诗学和哲学中交融,延续了传统儒家诗学的文学生命,并创造性地贯通融会了诗歌的感性特色和理性本质。王夫之“诗道性情”是对“诗言志”和“诗缘情”观念的一次补充、完善,是对中国古代传统诗论观进行的一次合理的融合。在其诗学理论中,所涉及的关于诗歌的本源问题、诗歌创作与表达的观点以及诗歌的接受几乎无一不与“性情”相结合。可见,“诗道性情”是王夫之诗学理论的核心思想。本文选取王夫之“诗道性情”诗学观,通过溯本求源,梳理其诗学渊源,从诗学层面和哲学层面的双向维度上展开论述,对其诗学观念予以较为深入的探讨与阐释,旨在明确王夫之以“情”为理论依据的诗歌本体论,并阐明其构建起的一个体系完备、价值取向分明、思想深度层层递进的儒家诗学体系。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诗道性情”观的内涵;第二部分探究“诗道性情”观的理论渊源;第三部分讨论“诗道性情”观的理论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继明;;裕情与舒气——论王夫之对《诗经》的诠释[J];船山学刊;2013年02期

2 肖鹰;;以情为本:明代意象理论的转换[J];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3 侯荣堂;;由《姜斋诗话》看王船山的诗学观[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齐安瑾;;论王船山的余情范畴[J];理论月刊;2011年01期

5 郑晶燕;;从“止乎礼仪”到“诗不匿情”——王夫之《诗经》学中的诗情观初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丁利荣;;“诗道性情”与“才子文心”——王夫之与金圣叹诗学思想辨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7 曾玲先;;王船山的生命诗学观[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8 曾玲先;;王船山的接受诗学及其价值[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袁愈宗;从《诗广传》看王夫之的诗情观[J];船山学刊;2005年02期

10 张学智;王夫之的格物知性与由性生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蓝华增;;古典抒情诗的美学——王夫之“情景”说述评[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辑)[C];198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春春;船山诗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愈宗;《诗广传》诗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钟武;王夫之诗学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陶雨;王夫之《古诗评选》的诗学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2 蒋愿望;王夫之《唐诗评选》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孟雪;王夫之《唐诗评选》的诗学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4 万宏强;王夫之心性论[D];西北大学;2009年

5 王凤翔;论王夫之的诗学价值取向[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604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04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a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