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小说中的隐喻书写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海涛;;灵魂之苦——余华小说论析[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2 王桂平;;余华小说的域外传播与中国形象的建构[J];扬子江评论;2018年04期
3 袁伟平;;论余华小说叙述中的混乱美学[J];名作欣赏;2018年26期
4 刘娜;;余华小说研究述评[J];文教资料;2017年04期
5 余玲;;在场的怪现状与缺席的乌托邦——从《第七天》看余华小说的反讽叙事及其新变[J];文教资料;2017年12期
6 郑雅匀;;手心手背——读余华小说《兄弟》[J];文教资料;2009年04期
7 张欣杰;;重温“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从人物塑造角度看余华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J];文教资料;2010年22期
8 马丹;;余华小说中的空间生产与身份认同[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9 熊锦华;;论余华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与性别意识[J];南方论刊;2017年07期
10 吴秀娜;;从余华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看陌生化艺术[J];大众文艺;201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换生;王达敏;;论余华小说的少儿形象[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刘甜甜;;“权力话语”的转型与对抗——余华小说《兄弟》中儒家文化的生存处境分析[A];荆楚学术2016年第四期 (总第五期)[C];2016年
3 陶锐钊;;父亲之歌——从父子关系的演变看余华小说的创作[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井桂荣;;从《活着》看余华小说的创作特点[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蒋肖斌;“文二代”也啃老?[N];中国青年报;2016年
2 徐小雅;时代呼唤更广阔的视野[N];文艺报;2018年
3 ;大一新生的行李箱里都装了些什么[N];中国青年报;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华振毅;余华小说中的隐喻书写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敏;余华小说的死亡美学研究[D];青岛大学;2019年
3 马佳慧;余华小说的“孤独”书写[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4 李红红;译介学视域下余华小说德译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19年
5 金迪;基于语料库的格非、余华小说计量风格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6 刘伟平;余华小说中的家庭伦理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8年
7 罗盼盼;余华小说的人性书写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7年
8 肖蓉蓉;余华小说中的命运观研究[D];湘潭大学;2018年
9 姚红静;余华小说中的传统文化资源[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戴圣云;论余华小说的家庭书写[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05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05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