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苏童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9 03:36
【摘要】:苏童是一位用功甚勤的当代优秀作家,对城市、农村、历史、当下、宫廷、民间等题材均有涉猎并成果丰硕。他卓越的小说创作不仅赢得了读者经久不息的阅读热情,而且激起了诸多知名导演将其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浓厚兴趣。在笔耕不辍的三十余载中,苏童始终将人的生存体验和命运走向作为创作的主要着力点,深入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无限利用人和人性的力量,探究人的本质、人的意义、人的存在价值和人生方向,致力于打开人性和心灵世界的隐秘褶皱。力图在“恶”的书写中实现“善”的确立和发扬,阐发了重新建构一个完满精神世界的光明期待。本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旨在交代本论文选择研究苏童的缘由与意义、苏童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且进一步指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论文整体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结合具体的文本分析,以苏童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为研究对象。第一章对苏童笔下人物孤独的存在状态进行了整体性的把握。第一节在肯定残疾人潜在的饱满的生命力的同时,深掘残疾人所遭遇的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苦难,洞悉其不圆满的人生和艰险的命运走向。第二节从亲情、爱情、友情三个角度出发,较为全面地梳理了温情消隐后生命个体直面的巨大孤独。第三节揭示出精神家园日益荒芜造成的心灵上的疼痛与无奈。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力图探询苏童笔下人物的生存图景,体察苏童的人文关怀。本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第二章展开对苏童作品中人性腹地的勘探与澄明,具体从难抑的欲望、频发的暴力、隐忍的复仇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呈现出为本我左右,难以完成自我跨越和超我升华的苦难生存现实。明晰苏童书写人性“恶”的坚持,警醒世人之余,强调苏童宽容的救赎旨归和崇高的职业责任。第三章探究了苏童笔下人物不可控的悲剧命运走向。第一节致力于捕捉灰色生存图景上的可贵释怀,深究并充分肯定苏童作品中难得的淡泊与洒脱。第二节从诡异的交换、可悲的轮回两个方面考量苏童深重的苦难意识和颓废的美学气息。第三节通过对苏童小说中发疯、失踪、死亡的分析和论述,指出苏童对死亡所秉持的独特的价值评判与审度姿态,深入理解苏童对死亡传统意义的解构。在结语部分中,理性把握了苏童的创作转型及生命悲剧意识的审美意蕴。总而言之,本论文将立足作家创作本身,结合具体文本来探讨苏童小说人物的精神世界。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金城;;宿命轮回、生存困境与历史颓废——苏童长篇小说《米》重读[J];闽江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王晓梅;;恶的狂欢——福克纳和苏童恶的主题比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10期

3 张凡;;生命孤独与灵魂落寞──论《黄雀记》的孤独主题[J];扬子江评论;2015年04期

4 刘文婷;;他人即地狱:苏童《黄雀记》之存在主义解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冯倩;;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穿梭——中西文学对苏童小说创作的影响[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6 瞿靖;;迷恋与追寻——论苏童中短篇小说中南方少年形象[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年10期

7 李丹;;苏童小说中的心理防御机制略论[J];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8 樊星;;当代中国作家对“人性恶”的探讨[J];文艺争鸣;2013年12期

9 张学昕;;苏童文学年谱[J];东吴学术;2012年06期

10 李康;;论苏童小说中的死亡现象[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景银辉;“文革”后中国小说中的创伤性童年书写[D];上海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鸿飞;论苏童小说的死亡意识[D];吉林大学;2017年

2 张倩文;论苏童小说中男性形象[D];延边大学;2016年

3 姚仁欣;苏童小说的“边缘人”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朋飞;苏童小说创作死亡意象论[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芸芬;无法逃离的生命归宿[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润洲;论苏童小说中的暴力书写[D];扬州大学;2008年

7 王艺筌;苏童成长小说中的少年形象[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丽;论苏童小说的逃亡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承新;“熟悉的陌生人”[D];南昌大学;2006年

10 邱玉敏;苏童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05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05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b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