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王安忆小说在美译介与接受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7 12:58
【摘要】:王安忆是中国新时期杰出的女作家,以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风格多变享誉文坛。王安忆小说译介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30多年来受到西方译者和出版社的持续关注。文章以拉斯维尔传播理论的“5W”模式为基本理论框架,采用宏观描述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王安忆小说在美国受到持续关注的原因和接受情况,以期为中国女作家作品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王安忆作品通过三种渠道进入美国读者的视野,即:中国译者和中国出版机构、汉学家和西方出版社、汉学家编辑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集。20世纪80年代初,以《中国文学》、“熊猫丛书”等为主的中国出版机构译介了一批王安忆反映社会现实的知青小说,译介模式以中国译者或西方译者独立翻译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译介主体主要为汉学家和西方出版社,译介内容为富有文学性的作品、以上海为背景的小说以及探讨性主题的“三恋”系列,译者模式以汉学家独立翻译或合作翻译为主,出版机构大多数为倾向学术研究的大学出版社。王安忆小说英译本的出版发行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发挥汉学家的优势打通中国文学作品在美国的传播渠道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美国图书馆、报刊杂志和高校是王安忆小说在美国传播的三大文化场域,王安忆作品的图书馆收藏情况比较可观;刊登评论的刊物以纯学术性刊物为主,评论者大都是研究中国文化或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专业人士,评论的内容主要是社会历史意义、文学价值和女性主义思想;亚洲语言文化、比较文学等方向的硕博士研究生撰写了以王安忆作品为话题的毕业论文。从Goodreads和亚马逊上面的读者评论来看,关于《长恨歌》的评论最多,关于其它作品的评论寥寥无几。王安忆小说在美国的接受以学术研究为主,并未真正走进大众读者的视野,与预期的传播效果相去甚远。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H315.9
本文编号:2617940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朱振武;杨赫怡;;《长恨歌》的归异平衡与汉学家的上海想象[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谢柯;廖雪汝;;“翻译传播学”的名与实[J];上海翻译;2016年01期
3 徐玉凤;殷国明;;“译传学”刍议:关于一种跨文化视野中的新认识——对谢天振先生译介学的一种补充[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4 储常胜;;文化走出去之上海繁花繁海上——王安忆作品海外出版研究[J];中国出版;2015年09期
5 郝莉;;浅论王安忆英译作品的出版与传播[J];中国出版;2013年06期
6 吴峗;;中国当代文学译介伦理探讨——以白睿文、陈毓贤英译《长恨歌》为例[J];中国翻译;2012年03期
7 文军;王小川;赖甜;;葛浩文翻译观探究[J];外语教学;2007年06期
8 唐卫华;论翻译过程的传播本质[J];外语研究;2004年02期
9 廖七一;翻译与信息理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裴艳艳;王安忆小说主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淑雯;复苏的女性[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79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17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