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朦胧诗”接受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7:00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前朦胧诗”的接受状况。不同于八十年代后诗坛对朦胧诗的接受,六七十年代“前朦胧诗”接受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地下与民间。以1978年《今天》创刊为界,1978年前“前朦胧诗”多以手抄本或口耳相传的形式传播;1978年后“前朦胧诗”的传播接受则主要以《今天》为阵地。本文从78年前隐秘的民间接受、《今天》对“前朦胧诗”接受空间的拓展以及接受者的审美选择等方面,对“前朦胧诗”的接受情况进行了探究。在绪论中,本文首先界定了“前朦胧诗”的概念。第一章介绍六七十年代“前朦胧诗”的接受概况。在人们的固有印象中,中国的六七十年代是一个文化荒芜、思想凋敝的年代。但拨开以往文学史的表层结构,会发现活跃的思想与“潜在写作”像是冰面下的潜流,一直无声而隐蔽地流淌。正是六七十年代的孕育与积累,朦胧诗才得以在八十年代初勃发。第二节介绍了六七十年代“前朦胧诗”接受的概况,探究地下诗歌高潮与低谷、“前朦胧诗”接受的“非主流地位”与“非法性”、传播渠道、受众群体,以及《今天》创刊后“前朦胧诗”接受的情况,如《今天》对诗歌文体格外重视、“前朦胧诗”在《今天》的刊发情况等。对六七十年代“前朦胧诗”的接受概况做一个整体把握。第二章探讨的是《今天》创刊前“前朦胧诗”在民间的接受情况。第一节的前两部分介绍了“前朦胧诗”的主要传播渠道,包括北京城中的“地下沙龙”、以“白洋淀诗歌群”与“杏花村”为代表的广阔农村中的“知青圈子”。这些“圈子”星星点点地出现在民间,如同“荒原”中的“精神据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前朦胧诗”与其他艺术形式常常混合在一起被接受,本节对这一时期“前朦胧诗”接受的突出特征进行探析。另外,“游历”潮流是六七十年代不能忽视的、特殊的历史潮流,对作品的产生、传播以及作家之间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章第二节介绍了手抄本“前朦胧诗”的传播概况,并分析六、七十年代青年四处游历的原因,探讨“游历”经验对“前朦胧诗”接受发挥的作用。第三章探讨民刊《今天》对“前朦胧诗”接受空间的拓展作用。《今天》是朦胧诗从“地下”浮出“地表”的重要推手,《今天》编辑部有两套系统,一是出版发行系统,二是对作品的推广推介系统。本章第一节分析《今天》出版系统在拓宽传播渠道、开辟“权力诗坛”外的公共空间方面发挥的作用。由于文本的制作与传播方式,往往影响着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因此本节还探讨了《今天》的读者、编者、作者间的亲密关系与模糊界限。第二节探讨《今天》的推广系统是如何敲开“权力诗坛”大门的。第四章探讨了六七十年代“前朦胧诗”受众的审美选择。第一节探讨的是受众在传统文化的积淀下潜在的接受期待。以郭路生的新格律诗为例,既保留了传统的痕迹,形式严谨,又与新的思想内容完美结合。不但受到了许多青年人的欢迎,也得到许多崇尚古典审美趣味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认可。第二节探讨受众在思想启蒙中生成的接受视野。第一部分分析“内部读物”对受众知识结构建立所起到的作用;第二部分分析现代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受众思想观念觉醒间的关系。第三节对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行探究,利用“使用和满足论”探讨“前朦胧诗”接受,分析受众主动寻求、使用信息的心理;从“越禁越热”的现象出发,探讨受众的反抗心理对“前朦胧诗”的传播与接受所起到的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振亚;白晨阳;;《今天》与朦胧诗公共空间的开辟[J];文学与文化;2017年04期

2 黄平;;《今天》的起源:北岛与20世纪60年代地下青年思想[J];文艺争鸣;2017年02期

3 陈仲义;;“接受反应”视域下诗歌接受理论的迁演[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4 李建立;;转折时期的文学生活——《今天》(1978—1980)“读者来信”研究[J];文艺研究;2014年08期

5 王士强;;1960—70年代“前朦胧诗”的发生探源[J];扬子江评论;2014年02期

6 王亚斌;;民刊《今天》“传播空间”的文学社会学分析[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徐国源;;审美脱序与大众美学崛起[J];当代作家评论;2012年04期

8 罗振亚;;论“前朦胧诗”的意象革命[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林平乔;;朦胧诗人与五四文学传统[J];理论与创作;2007年03期

10 徐国源;;从“地下”到“地上”——传播视野中的朦胧诗[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崔春;论北岛及《今天》的文学流变[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唯;朦胧诗的经典化历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1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1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7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