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蓓佳小说中的死亡叙事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永新;;把最美丽的童话给最美丽的童年——黄蓓佳老师印象[J];新教师;2017年07期
2 汪潇;;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论黄蓓佳的小说创作[J];文教资料;2011年36期
3 陆永基;;黄蓓佳是个小女孩[J];太湖;2017年06期
4 钟小羽;;献给学前孩子的阅读大礼——黄蓓佳绘本编辑手记[J];出版人;2018年03期
5 顾贤芳;;《心声》结尾的巧妙触角浅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年08期
6 谢天言;;儿童视角里的人性本色——黄蓓佳长篇新作《童眸》读后[J];雨花;2016年22期
7 杨歌尔;;阅读点亮人生——听黄蓓佳讲座有感[J];阅读;2017年27期
8 ;开学了,我要做好孩子[J];少先队小干部;2017年06期
9 毕飞宇;;我眼中的黄蓓佳[J];青年文学家;2017年10期
10 吴秉杰;;回到出发点——评黄蓓佳近年小说创作[J];南方文坛;2012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苏省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评论家 汪政;作家黄蓓佳写出了新农村和新儿童[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20年
2 本报记者 冯圆芳;黄蓓佳:用笔向全世界儿童讲述江南[N];新华日报;2019年
3 汪政 晓华;黄蓓佳《野蜂飞舞》 致敬年轻的灵魂[N];文艺报;2018年
4 丁帆;我们从“童眸”中看到了什么?[N];文学报;2017年
5 徐鲁;一代少年的成长秘史[N];文艺报;2017年
6 晓华;黄蓓佳《童眸》:我们的内心再次柔软[N];文艺报;2016年
7 本报记者 王杨;黄蓓佳《童眸》:刻骨铭心的追思和温柔的批判[N];文艺报;2016年
8 本报记者 谭华;黄蓓佳:带给孩子们真善美的儿童文学[N];光明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舒晋瑜;黄蓓佳:40岁后,我对回忆铭心刻骨[N];中华读书报;2012年
10 马季;黄蓓佳:每一部书都是一段生命[N];中国邮政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鹿茜;黄蓓佳儿童小说中的生命体验研究[D];济南大学;2019年
2 宋柯;黄蓓佳小说中的死亡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3 王诗昆;黄蓓佳小说的青少年书写[D];东南大学;2016年
4 汪潇;游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薛晓青;论黄蓓佳的少年成长小说[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6 董欢秋;论黄蓓佳儿童小说的创作特色[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22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2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