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论伤痕文学的疗愈功能

发布时间:2020-04-10 22:13
【摘要】:文学具有认识、教育、启蒙、审美、娱乐、交际等多种功能,文学的治疗作用是其重要功能之一。早在伤痕文学产生之初,就有论者注意到伤痕文学的疗愈功能,但这一发现并没有得到更为系统的探索,研究普遍更重视对于伤痕的展示,只有少数涉及到疗伤。本文以伤痕文学作为研究对象,将文学与心理学、人文医学相结合,整理和分析伤痕文学的情感体验、伤痕症状、安全心理、叙事模式、人物形象以及它们所具备的疗愈功能。绪论部分界定了伤痕文学的范畴,综述了国内外文学治疗的研究现状,梳理了伤痕文学的研究背景,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意义。伤痕症状的诊断及暴露是疗愈的首要任务,既指明治疗方向,更恰合现代心理治疗学中的暴露疗法,帮助受创者消除负面体验。具体展现在冤案与归属迷失、身体暴力及死亡、伦理情感的割裂及个性精神的扭曲等四个方面。伤痕文学文本内容中对于读者安全心理的建构,是治愈受创者精神伤痕的基础,可为受创者提供安全、归属与爱的需要。具体体现在苦难的治愈力、人际关系的支持、组织救援的保障及社会秩序的重归等四个方面。伤痕文学文本结构也提供了修复与安抚作用。叙事模式上,文本初始和结尾中幸福场景的循环回归暗合“文革”的非正常状态,给予民众对于社会康复的信心。人物形象上,在受害者的对立面加入施暴的反派角色,是诉苦与宣泄功能中的重要环节;英雄人物以其英勇反抗与坚定信仰的“赋能”特征成为弥合创伤的功能性角色;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能建立新的身份认同,达到创造价值感、回归社会秩序、最终满足自我实现的目标。结语部分回顾了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对于民族精神、民众灵魂的拯救与疗愈。几代作家筚路蓝缕以艺术的形式,前仆后继、不遗余力地疗救着国家、民族、社会、人民的种种顽疾,本身就是值得铭记的英雄创举。正是有了这一双双粗粝而坚实的手掌,传承着那面不倒的旗帜,中国文学的疗救精神才得以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毓名;;ESAP在煤矿企业的应用与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年11期

2 蒙君亮;;关于职工安全心理的调查分析[J];铁道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3 马光晓,李迎端;重视职工安全心理与需要[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1年08期

4 蒲凡;孟红旗;李新;;安全心理与生产事故关联的研究进展[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沈彬;袁逸倩;;居住安全心理需求与设计手段浅析——以某住宅区调研为例[J];住宅产业;2005年11期

6 张舒;史秀志;;安全心理与行为干预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7 柳晶;;煤矿事故的安全心理学研究[J];山西煤炭;2017年02期

8 于淼;段鑫星;陈世民;;煤矿工人安全心理和心理健康对安全事故的预测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9 刘艳秋;中西方“老”字的不同含义[J];邯郸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张茜;;对三校大学生的安全心理考察[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曹燕锋;;浅谈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A];2015'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与健康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匡艳;肖贵平;张铁军;王海星;;机车乘务员心理因素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沈广;;安全思想柔性管理探索与实践[A];浙江省电力学会2017年度优秀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栗继祖;矿山安全行为控制集成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费蝶;论伤痕文学的疗愈功能[D];东南大学;2018年

2 史凯;电力员工安全心理测评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3 国天e,

本文编号:2622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22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1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