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和陶《归去来兮辞》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玉奇;;《归去来兮辞》形式与思想内容的课堂指导[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6年12期
2 郭加文;;陶渊明人生的三重困境——《归去来兮辞》教学思考[J];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01期
3 张敏;;咬文嚼字读《归去来兮辞》——问题引领,深入解读[J];语文教学之友;2017年03期
4 林子胜;温新荣;;《归去来兮辞》课例赏鉴[J];语文教学通讯;2017年Z1期
5 肖峰旭;;《归去来兮辞》的张力世界[J];中学语文教学;2017年11期
6 刘小芳;王玉强;;《归去来兮辞》课本诗二首[J];语文教学通讯;2018年10期
7 张俊峰;我教《归去来兮辞》[J];语文教学通讯;2005年03期
8 毕本弓;;《归去来兮辞》备教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06年03期
9 李彬;;田园有乐亦有悲——再读《归去来兮辞》[J];学语文;2006年06期
10 朱秋萍;;魏晋的隐逸文化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J];语文学刊;2007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丁克辉;;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诗经·东山》的谋篇特点[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C];2007年
2 贾亚鑫;;《归去来兮辞》中的注释商榷[A];荆楚学术2017年第7期(总第十五期)[C];2017年
3 贾亚鑫;;《归去来兮辞》中的注释商榷[A];荆楚学术2017年第8-9期[C];2017年
4 葛大伟;李红娟;;读耦园(读园续篇一)[A];人文园林(2018年6月)[C];201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骈佳;寻找苏东坡人生印迹[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
2 赵畅;优雅地收藏[N];美术报;2014年
3 特约评论员、时事评论员 熠尘;有多少情怀能用来辞职[N];杭州日报;2015年
4 滕华程;“景”“影”辨[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5 整理 本报实习记者 温蕊;中国哲学中的巧与掘[N];北京科技报;2006年
6 郁洪千;每周一词[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张传松;让阅读共振起来[N];中国教师报;2015年
8 徐雪辉;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血脉[N];中国教育报;2006年
9 ;搭建跨越时空的阅读桥梁[N];河北日报;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倩;中国古代和陶《归去来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2 李琳;宋词j兝ㄉ⑽木溲芯縖D];福建师范大学;2017年
3 田亮;论《楚辞》对陶渊明创作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颖颖;两宋之际乡居田园辞赋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黄碧幼;探索与肯定—谈陶渊明的自我叙述写作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6 张乐梅;宋前隐逸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豆红桥;陶渊明及其辞赋思想主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樊文熙;归去来—萨娜小说创作及其转型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9 黄兴;从元代人物画题材看元代绘画的隐逸思想[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汪祥君;南宋后期辞赋乡居园林生活书写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314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3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