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宋代吴可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8 20:36
【摘要】:吴可字思道,号藏海居士,宋代文学家,有《藏海诗话》《藏海居士集》流传于世。吴可的诗歌作品和诗学理论颇受当时人的称赞,在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吴可的生平及作品进行梳理和研究,以展示吴可的诗学成就及其价值。第一章是对吴可生平进行研究。由于今存吴可的相关文献很少,吴可的生平有许多模糊之处,因此,通过地方志、吴可的诗文、友人的唱和等资料的梳理,确认吴可字思道,号藏海居士,金陵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一生的主要活动时间约为元yP至淳熙(1086-1189)年间。其次,对吴可人品进行再评价。针对史料对吴可非黑即白评价的极端性,通过大量文献资料得出吴可虽依附过梁师成,但并非苟且于世的卑鄙小人的结论,最后对相关文献的错误记载进行纠正。第二章是对吴可诗文评《藏海诗话》的研究。吴可在诗艺、诗法、诗格上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诗艺上,吴可主张造语清奇,用字精巧,要求险韵要稳顺,用典要灵活;诗法上,吴可强调饱参与化俗为雅的重要性;在诗格上,吴可提倡雅健、蕴藉与平淡的诗风。这些主张,对宋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三章是对吴可诗集《藏海居士集》的研究。吴可诗歌多以田园山水等闲适诗为主要题材,也有几首爱国诗篇。内容上主要表现出吴可的乐观旷达精神。在艺术特色上,吴可以清晰的语言,巧妙的炼字以及精妙的结构安排,使诗歌颇受历代文人的好评。第四章论述了吴可诗风成因、流派归属以及地位影响。吴可诗风是受自己诗文理论的影响,是受宋代诗风的熏陶。根据吴可的诗歌风格以及诗论主张,将吴可划分为江西诗派。吴可上承苏黄文论的精华,下启江湖诗人群、永嘉诗人群,发挥了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对扭转江西诗派的不良诗风起到了示范作用,对后世诗话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7.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凤儿;;盲人作家吴可彦:女友给了我一个世界[J];金融经济;2018年01期

2 刘丽梅;;开滦集团 赵冠芳(先胜)浙江 吴可欣 (2016年10月19日弈于高密) 飞相对左中炮[J];棋艺(象棋版);2017年02期

3 吴可玲;;吴可玲瓷作品[J];民族艺术研究;2013年03期

4 黄阿忠;;说说吴可的山水画[J];艺术界;2008年06期

5 米歇尔·金;;装着诗歌的信札——吴可巴黎绘画艺术个展[J];东方艺术;2018年05期

6 袁珩音;吴可读及其尸谏[J];兰州学刊;1984年06期

7 王学斌;;1879:吴可读之死[J];领导文萃;2016年17期

8 王学斌;;“直谏容易死殉难”?——也谈“吴可读事件”[J];雨花;2014年07期

9 贺继宏;;“双语”教授吴可勤的方志情结[J];新疆地方志;2008年02期

10 陈琳,程凯;吴可读楹联[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199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吴可;市房产局开展三项重点工作[N];铁岭日报;2007年

2 本版编辑 周奉真 ;寻找吴可读[N];甘肃日报;2006年

3 吴亚栏 赵龙才 本报记者 熊诚;吴可其 圆了进城梦[N];贵州日报;2013年

4 贺继宏;吴可勤:用生命铸就誓言[N];中国民族报;2006年

5 邓明;尸谏御史吴可读[N];兰州日报;2005年

6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副教授 历史学博士 王学斌;尸谏[N];中国经营报;2015年

7 本报记者 续鸿明;“父亲的一生是追求艺术的一生”[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记者木娜尔 刘威;闫汾新会见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吴可立 中鑫矿业公司董事长陈铁铭[N];克孜勒苏报(汉);2010年

9 本报记者 陆敏;“艺术是父亲的生命”[N];经济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吴可心;宝国吐乡“秋收生产互助小组”解决秋收劳力不足问题[N];赤峰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佳利;宋代吴可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年

2 刘富仓;吴可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冯群;聂豹社会控制思想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2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32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0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