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论”体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9:44
【摘要】: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总结三部分。绪论主要梳理了古代对文体及“论”体的研究,总结了“论”体不同时期概念的变化和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同时也对近现代学者在文体方面的研究做了整理,对当前关于文体和“论”体的研究做了大致分类,也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方法。总结部分对先秦“论”体文生成的过程进行了总括。正文部分分为三章,分别从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文本形式对先秦“论”体文的形成进行了阶段性的考察,把握了“论”体文形成的过程,并抓住其主要突出点进行分析。第一章先对“论”字进行了语言学角度的考察,也对“论”字的相关义项进行了总结。接着通过对六经中思维方式的研究,探讨促使“论”体形成的理性思维在六经中的呈现,来说明推动“论”体形成的主要思维在“论”体文成型前已经有很长一段时期以隐性的方式存在于文本之中。第二章主要从行为方式的角度对“论”体进行了研究,把行为方式方面的“论”看成是向文本方式的“论”的过渡阶段。通过分析典籍中的诸子与他人之间的行为和书中议论性的文字,将诸子之“论”总结为五种形态,即议政之“论”、进谏之“论”、论证之“论”、论辩之“论”和评鉴之“论”,也从修辞和策略的角度对诸子之“论”进行了深入分析,接着分析了“论”的行为的特点以及其中存在的缺点,从而确定诸子之“论”在“论”体文的形成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在这其中也确定了“论”的行为的文本趋向。第三章对《荀子》《韩非子》中成型的“论”体文进行分析,以展现出成型的“论”体文的特点,并在风格和章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也对“论”体形成之后的影响进行了说明。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6.2
本文编号:2639326
【学位授予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春燕;;“论”体文之起源诸说[J];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2 刘宁;;骈文与说理——以中古议论文为中心的考察[J];长江学术;2014年01期
3 侯文华;;先秦“论”体文之演进及其成就[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刘宁;;“论”体文与中国思想的阐述形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刘石泉;;论体文起源初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6 吴承学;刘湘兰;;论说类文体[J];古典文学知识;2008年06期
7 吴承学;陈峗;;对“文本于经”说的文体学考察[J];学术研究;2006年01期
8 吴承学,沙红兵;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展望[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郭英德;由行为方式向文本方式的变迁——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的生成方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吴承学,沙红兵;中国古代文体学学科论纲[J];文学遗产;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柯镇昌;战国散文文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董芬芬;春秋辞令的文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建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章全;《易传》之论说辞序诸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393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639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