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王国维“隔与不隔”说与西方直观主义之关系考辩

发布时间:2020-06-14 01:51
【摘要】:百年以来的王国维诗学理论研究历史,给我们呈现了王国维诗学理论的复杂性与其开阔的阐释空间,这种阐释与研究已经进入到更为细致具体的阶段。“隔与不隔”说是近年来王国维诗学理论研究论争的关键之一。本论文试图在跨文化视域下重新审视其“隔与不隔”说的内涵外延,细致考辩“隔与不隔”说同西方直观主义之间的理论关联,尤其注重还原到王国维所处时代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探讨王国维对康德、叔本华直观理论的接受问题,并重新考量王国维进行理论创建的初衷与细节。本论文有以下章节:绪论部分开门见山,重点指出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全面梳理“隔与不隔”说的研究概况。在跨文化视域下重新审视其“隔与不隔”说的思想内涵,有助于进一步解决悬而未决的理论争锋,考辩“隔与不隔”说同西方直观主义之间的理论关联,有助于把握王国维诗学理论的合理性与完整性。第一章,重回理论文本,细致解读并界定《人间词话》文本“隔”与“不隔”的概念与理论内涵,从“境界说”的理论体系中考量“隔与不隔”的内涵与理论地位。“隔与不隔”是诗词所展现出的自然畅达、直观无碍的审美特征,蕴含着王国维的审美理想,在“境界说”理论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二章,通过梳理西方直观主义发展脉络,厘清作为王国维思想资源的康德直观理论与叔本华直观理论,进一步考查康德、叔本华直观理论与王国维诗学理论建构之间的交织关系,为细致考辩“隔与不隔”说同西方直观主义之关系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通过具体文本来把握王国维诗学理论中“直观”概念的内涵,指出王国维所言的“直观”之对象即“理念”,“直观”的表现方式是“以情观物”和“以物观物”。并从宏观的理论体系、词学批评和创作理念三个角度考察“不隔”与“直观”的内在关联。第四章,指出晚清词坛视域下的王国维“隔与不隔”有着一定的现实针对性。从晚清词坛的历史文化语境中来考量“隔与不隔”说提出的现实意义,并将“隔与不隔”视为一种审美标准,并对“隔与不隔”说做出合适的总结。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I20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锋杰;赵言领;;是“幻象”还是“真象”——以罗钢教授论“隔与不隔”为中心的商榷[J];学术月刊;2016年06期

2 蓝国桥;;王国维意境论与康德美学中国化[J];学术研究;2015年05期

3 凌晨;;文化诗学视域下王国维“境界说”之再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4 凌晨;;王国维“自然观”再思考[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5 彭玉平;;论王国维“隔”与“不隔”说的四种结构形态及周边问题[J];文学评论;2009年06期

6 李明辉;;王国维与康德哲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凌晨;;“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之辨[J];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8 梅向东;;从王国维“接着讲”:朱光潜、宗白华论“隔与不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9 梅向东;;浅论古代诗学的“隔与不隔”[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02期

10 蒋永青;;中国古典诗歌的“不隔”之域——叶嘉莹先生对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特质的相关探讨[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27120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120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f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