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汉魏六朝杂传中的女性伦理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22:46
【摘要】:魏晋南北朝,虽然是一个朝局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但也是杂传创作极为兴盛的时期。汉魏六朝杂传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所记录的内容十分丰富,上到王侯将相,下到贫民百姓,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女性作品,采用了纪传体文体所特有的艺术手法,通过塑造多元而又不失个性的众多女性形象,令她们以不同的身份共同建构起当时女性在家庭生活及社会生活两个层面的女性伦理体系。女性地位的社会认同及其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现代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汉魏六朝杂传中所体现出的女性道德伦理观念是上承中国古代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的传统伦理观念不断发展而来的,且随着时代的特征不断的添新,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价值,因此,本文在熊明先生所辑校的《汉魏六朝杂传集》的基础之上,以杂传中的女性作品为例,分析研究汉魏六朝杂传中女性伦理的建构情况,并揭示其研究价值与研究意义。本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论述了选题缘由且明确了研究对象,同时梳理了相关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一章从中国传统女性伦理文化以及独特时代背景下的伦理文化影响两个方面论述汉魏六朝杂传中女性伦理的建构背景,揭示出先秦女性伦理的内容决定了整个后世女性伦理文化发展的基本特点与方向,但随着时代发展所形成的一些新的价值观念也使女性自身的独立性及个性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第二章主要分析汉魏六朝杂传中女性伦理的建构内容,以杂传中出现的众多女性形象为依托,揭示出当时女性在婚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两个方面的女性伦理概况,不仅仅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还体现在人与自然之间。第三章主要通过分析杂传中所塑造的多元化、个性化的女性群像及其特有的虚实相生、文体多变、夹叙夹议、性别伦理对比等艺术手法来论述汉魏六朝杂传中女性伦理的建构方法。第四章从文本教育意义及文本写作意义两个方面来论述汉魏六朝杂传中女性伦理的建构意义,不仅对现当代女性伦理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女性文学作品的创作也有积极的意义。结语部分系统论述了汉魏六朝杂传中女性伦理的大致发展脉络,且简要点明与男性伦理的异同点,提出应注意到在女性伦理观念引导下的社会实践多样性与复杂性。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I206.2;B8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莉;;论汪中重扬汉魏六朝文风[J];武陵学刊;2016年06期

2 刘艳萍;;汉魏六朝扇文化的流行及其艺术表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年07期

3 张亚军;;汉魏六朝七夕诗“秋”、“月”意象脞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谢芳;刘小祺;;汉魏六朝时期俳谐文中的滑稽[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孙鹏;汉魏六朝音乐赋整理研究史述略[J];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6 刘百顺;汉魏六朝史书词语考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舒仁辉;汉魏六朝女饰问题初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8 赵伯陶;真的情 美的歌──读王茂福《汉魏六朝名赋诗译》[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9 胡大雷;;汉魏六朝时代对小说观赏性质的认识[J];文学评论;1985年01期

10 蔡镜浩;;论汉魏六朝词语的节略现象[J];语言研究;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雪梅;;汉魏六朝时期道教谪仙案例的考查[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张黎明;;仙化:汉魏六朝博物体小说中的植物书写[A];科学发展·协同创新·共筑梦想——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C];2014年

3 姚小鸥;;汉魏六朝曲唱文本的破译及其在乐府文学研究中的意义[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潘慎[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5 罗骧;;文化垄断的形成:以汉魏六朝《论语》、《孝经》传习状况为例[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6 邹元江;;哲学眼光: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理论视界——评李建中《汉魏六朝文艺心理学》[A];东方丛刊(1995年第2辑 总第十二辑)[C];1995年

7 徐海东;;闾丘均书法名实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爽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思想史角度看汉魏六朝家训[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2 张文勋;《先秦汉魏六朝隋代诗歌佳话》序[N];云南政协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见习记者 王春 本报通讯员 杨夏;疯狂盗掘汉魏六朝古墓25座[N];法制日报;2012年

4 吴成国;汉魏六朝官吏治巫论析[N];光明日报;2007年

5 陈允吉;李贺与汉魏六朝乐府[N];光明日报;2003年

6 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N];重庆日报;2011年

7 长安大学政治学院 刘康乐;道门乐府:汉魏六朝艺术奇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8 熊明 辽宁大学文学院;汉魏六朝杂传为唐传奇重要渊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陈石林;实事求是,褒贬分明[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林大志;延展视野 深化研究[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可超;汉魏六朝诙谐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侯立兵;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玲娣;汉魏六朝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之拟作[D];苏州大学;2005年

6 庄新霞;汉魏六朝女性著述考论[D];山东大学;2007年

7 蔡爱芳;汉魏六朝拟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牛香兰;汉魏六朝四言诗与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雯;汉魏六朝画像砖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黄莹;生的极限与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严;汉魏六朝杂传中的女性伦理建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年

2 王强镪;汉魏六朝哲理赋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殷杰茹;汉魏六朝乐府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8年

4 张慧妮;峡江地区汉魏六朝时期墓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5 王欢;汉魏六朝墓志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6 谭靖娟;汉魏六朝家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克娜;汉魏六朝拟代诗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8 宋丹丹;汉魏六朝灾害赋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9 徐海晓;汉魏六朝赋序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于子吟;汉魏六朝序文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7230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230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e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