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新时期以来文学形式批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09:23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以来文学形式批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文学自进入20世纪新时期便迎来了春天,充满了新生机、新活力,文学批评理论领域百花争艳,而形式批评更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新时期以来形式批评兴起(1979-1989)离不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社会背景,还离不开学者对传统社会历史批评反叛的理论背景,更离不开现代主义技巧探索的创作背景,也离不开文艺学方法论热的推动。形式批评的兴起主要表现在形式批评意识的觉醒和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的译介两个方面,而且形式批评的兴起还具有自身的特征,如:形式批评的兴起带有很强的政治性诉求;此时的形式批评发展只是停留在对形式主义文论的译介阶段,较少有学者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形式批评的发展进入兴盛时期(1990-2000)。形式批评的发展存在译介与阐释并存、批评实践与迁移应用并举、转化与建构并行、反思与发展同在的状况,形式批评的发展也表现出不同于兴起时期的特征,如:形式批评的发展多集中于对形式主义文论的阐释及运用形式主义理论进行的批评实践;虽然形式批评理论建构的尝试令人欣慰,但并未真正建构起中国本土的形式批评的理论体系。同时形式批评的发展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有鲜明突破,对新时期整个文艺理论来讲有独特贡献,主要在四方面:文学自律的确证;文体形式的研究;中国叙事艺术的研究;形式批评与社会、文化、心理相结合。进入21世纪,形式批评却悄然走向了衰落与转型。我们可以体会到:一方面,一批形式批评研究的学者转型;另一方面,形式批评研究也缺少了新视角。形式批评的衰落不只是某种原因,而是几种原因导致的:不仅形式批评自身发展面临困境,而且社会时代发展下“文化研究”的崛起对形式批评形成冲击,但根本原因在于时代变革中形式批评魅力的消退。但值得欣慰的是形式批评只是在走向衰落而不是消失了,形式批评在新世纪继续存在并发展着,它深入学者的文学研究意识获得了转型。自新时期伊始至今,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形式批评经历了兴起、发展、衰落转型的生命历程,形成关于文学形式研究的一股潮流,倾注了诸多学者的热情与期望,同时它的发展历程也留给我们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形式批评对传统批评理论有什么突破?对当下文学活动有什么影响?形式批评发展为何后劲不足?形式批评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出路在何方?对于这些问题笔者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如笔者认为形式批评发展之所以后劲不足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形式的关注不足;新时期以来多元化的文艺理论百家争鸣;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价值观的深远影响。而对于形式批评在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提出三点建议:形式研究与文化心理、社会政治等因素相结合;发掘古代文论中“形”的价值意义;加大形式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互渗。形式批评作为新时期以来兴起并深刻影响到今天文学发展的文艺批评理论潮流,留给我们太多充满希望的回忆与遗憾的反思,对形式批评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且值得的。
【关键词】:形式批评 语言批评 文学自律 文体研究 文化研究 批判与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6.7
【目录】:
  • 致谢5-7
  • 摘要7-9
  • ABSTRACT9-13
  • 绪论13-22
  • (一)概念解读13-17
  •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17-22
  • 1.国外研究状况17-18
  • 2.国内研究状况18-22
  • 第一章 新时期以来形式批评的兴起(1979-1989)22-34
  • (一)形式批评兴起的背景22-25
  • 1.社会背景——改革开放,思想解放22
  • 2.理论背景——对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反叛22-24
  • 3.创作背景——现代主义技巧的探索24-25
  • 4.方法论背景——文艺学方法论热的推动25
  • (二)形式批评的兴起25-34
  • 1.形式批评意识的觉醒25-28
  • 2.西方形式主义文论的译介28-31
  • 3.形式批评兴起时期的特征及其意义31-34
  • 第二章 形式批评的发展(1990-2000)34-55
  • (一)形式批评的发展状况34-39
  • 1.译介与阐释并存34-35
  • 2.批评实践与迁移应用并举35-36
  • 3.转化与建构并行36-37
  • 4.反思与发展同在37-39
  • (二)形式批评的发展特点39-41
  • (三)形式批评发展中的重点突破41-55
  • 1.文学自律的确证41-42
  • 2.文体形式的研究42-47
  • 3.中国叙事艺术的研究47-51
  • 4.形式批评与社会、文化、心理因素相结合51-55
  • 第三章 形式批评的衰落与转型(20世纪与21世纪交替之际)55-66
  • (一) 衰落——在时代变换中消退55-62
  • 1.形式批评衰落的表现55-57
  • 2.形式批评衰落的原因57-62
  • (二) 转型——经典理论的传承(21世纪伊始至今)62-66
  • 1.形式批评在新世纪的存在与发展63-64
  • 2.形式批评深入学者文学研究意识中并转型64-66
  • 第四章 形式批评的批判与反思66-81
  • (一)形式批评的突出贡献和影响66-72
  • 1.形式批评对传统批评理论的突破与发展66-67
  • 2.形式批评对当下文学活动的影响67-72
  • (二) 形式批评发展后劲不足的原因72-77
  •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形式关注不足72-74
  • 2.新时期以来多元化的文艺理论百家争鸣74-75
  • 3.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价值观的深远影响75-77
  • (三)形式批评的未来发展方向77-81
  • 1.形式研究与文化心理、社会政治等因素相结合77-78
  • 2.发掘古代文论中“形”的价值意义78-79
  • 3.加大形式研究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互渗79-81
  • 结语81-82
  • 参考文献82-86
  • 作者简介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厚石;;民国设计批评研究刍议[J];艺术设计研究;2014年02期

2 童小畅;;当代艺术:死亡、终结或消失?——鲍德里亚艺术批评研究[J];文艺研究;2009年09期

3 吴文权;;库切作品中译名批评研究——基于大陆、台湾、德语译本的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01期

4 吴文权;;荷兰人抑或德国人——托马斯·伍尔夫《天使,望故乡》首句中译批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08期

5 袁影;;当代西方修辞批评研究:格局与走向[J];修辞学习;2007年04期

6 杨宏云;包振宇;;《国富论》当代复译版本批评研究[J];江海学刊;2013年06期

7 张青岭;;希利斯·米勒解构批评研究综述[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李伯杰;德国浪漫派批评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3期

9 薄振杰;孙迎春;赵巍;;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思考[J];外语教学;2008年03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玉清;新时期以来文学形式批评研究[D];鲁东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以来文学形式批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74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c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