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江南文化背景下的《子不语》—兼及《聊斋志异》

发布时间:2017-04-01 09:09

  本文关键词:江南文化背景下的《子不语》—兼及《聊斋志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文言短篇小说集《子不语》在清代影响较大。作者袁枚生于钱塘,一生绝大部分的时光是在江南地区度过的,其创作的《子不语》受到地域文化的浸染。本文将《子不语》置于江南文化背景之下进行考察,通过对《子不语》的思想内涵的阐释,结合袁枚的思想和生平,探讨《子不语》中所体现的江南文化的特征;并将其与《聊斋志异》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凸显《子不语》的创作特色。论文包括绪论、袁枚的生平与思想、《子不语》所呈现的江南特色、从地域文化看《子不语》和《聊斋志异》四部分。文章绪论部分首先列举了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并界定了“江南”及“江南文化”的内涵。其次,对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分析;最后,说明了论文的创新点。文章第二部分探讨袁枚的生平与思想。首先,从文化氛围、士人的仕隐态度、学术发展三方面分析了袁枚与清代中期江南人文环境的关系。其次,分析袁枚的代表思想性灵说与江南文化的关系;再次,分析袁枚的从政、经商、归隐三种生活方式中体现的江南文化特质。文章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结合袁枚的思想,探讨江南文化对《子不语》小说文本的影响。江南文化重“情”重“性”的内在情感,体现在作品中的男女之情、同性之好两个方面;江南文化中注重世俗的市民精神,表现在作品对士绅官吏的反抗、神等权威的讽刺和对市井平民的褒奖中;作品中不同的“笑”,表现出江南性格中幽默豁达的特质。文章第四部分是在江南和齐鲁两个文化背景下比较《子不语》和《聊斋志异》。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两部小说的比较过于零散,在梳理完齐鲁文化和江南文化截然不同的两种走向之后,从作者的创作心态,小说的思想内涵、创作方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行文方式,多方面、多角度地阐释二者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的差异。
【关键词】:袁枚 《子不语》 江南文化 《聊斋志异》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1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绪论9-16
  • 一 论文选题的理由及意义9-12
  • 二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12-15
  • 三 论文创新点15-16
  • 第一章 袁枚的生平与思想16-26
  • 第一节 清代中期江南人文环境16-18
  • 一 文化的商业取向16-17
  • 二 士人的多元选择17-18
  • 三 学术发展:和而不同,孕育新变18
  • 第二节 袁枚生平18-23
  • 第三节 袁枚思想23-26
  • 第二章 《子不语》所呈现的江南特色26-47
  • 第一节 《子不语》中的江南性情26-32
  • 一 江南文化中的性情26-27
  • 二 《子不语》中的性情27-32
  • 第二节 《子不语》中的江南世情32-40
  • 一 江南文化中的市民精神32-34
  • 二 《子不语》中的市民精神34-40
  • 第三节 《子不语》中的游戏笔墨40-47
  • 一 江南文化性格中的幽默旷达40-41
  • 二 从《子不语》“笑”中体现出的江南文人个性41-47
  • 第三章 从地域文化看《子不语》和《聊斋志异》47-58
  • 第一节 两种文化的不同走向47-48
  • 第二节 创作者的不同心态48-51
  • 第三节 《子不语》和《聊斋志异》的文本分析51-58
  • 一 思想内涵51-54
  • 二 创作方式54-55
  • 三 人物形象55-56
  • 四 行文方式56-58
  • 结语58-59
  • 主要参考文献59-63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63-64
  • 致谢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泓;;《子不语》研究综述[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张泓;;《阅微草堂笔记》与《子不语》反理学倾向之异同[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王正兵;;从“小说之禁”看袁枚《子不语》的版本流变[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张泓;;《子不语》中的狐仙形象及其文化意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5 肖桃;;戴着镣铐的人生——《子不语》中的女性生活[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03期

6 李艳艳;;《子不语》对传统习俗的叛逆与反思[J];阅读与写作;2008年03期

7 程敬;袁枚《子不语》的幽默艺术[J];修辞学习;2000年02期

8 陈夏颖;;鬼乎? 人乎?——《子不语》中的鬼修辞[J];青年文学家;2009年07期

9 肖筱;写给自己的信[J];好同学;2002年11期

10 钟叔河;;袁枚子不语[J];出版广角;2000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雨山;此处省略若干字[N];中国民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慕娴;江南文化背景下的《子不语》—兼及《聊斋志异》[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张灵;《子不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申;《子不语》研究状况及资料价值考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冰;《子不语》思想内涵新探[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芸;摘掉鬼神的面具—《子不语》中的神鬼形象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陈静静;《子不语》材料来源考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贾倩倩;《子不语》名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杨海凤;袁枚《子不语》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杨倩;袁枚《子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马丽君;《子不语》中的城隍、关帝、阎罗故事分析[D];山西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江南文化背景下的《子不语》—兼及《聊斋志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03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03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b6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