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郑伯奇文艺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7 17:30
   郑伯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艺理论家,他的大众化思想、文艺创作观、文艺批评观对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论文通过对他的理论表述、创作实践和批评实践的分析,探寻他文艺思想的具体内容,揭示其文艺思想的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论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郑伯奇的文艺活动、文艺思想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论文结构与创新之处。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分析郑伯奇的大众化思想。从大众化思想来源入手,认为郑伯奇的大众化思想内涵为普洛文学的大众化和大众文学的普洛化,并通过他的小说创作、戏剧及电影的大众化实践,呈现出郑伯奇文艺活动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第二章探讨郑伯奇的文艺创作观。郑伯奇主张创作是“自我”的表现,认为“自我”具有主体性和大众性,要求自我表达要充分发挥创作自觉性;他同时坚持创作要表现现实人生,追求艺术真实,反帝与鼓舞革命,关注个人命运,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独特的文人气质。第三章探索郑伯奇的文艺批评观。郑伯奇认为批评者是创造者,并肩负历史使命,坚持批评标准的大众化立场,重视作品的文艺鼓动性、教育性和社会批判性;在思想艺术方面,他还注重作品内容的社会性和审美趣味的大众化。结语部分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对郑伯奇文艺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代价值作出评价。总之,虽然郑伯奇的文艺思想不够丰富和系统,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又有不拘泥于时代环境的独立思考,对现代文学发展有独特贡献。郑伯奇的大众化思想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不仅扩大了文艺大众化的内涵,更促进了新兴文艺领域的创新与发展;他的文艺创作观将“自我”与大众融合,与时代融合,既强调创作主体的独立性,又要求创作表达的大众性,凸显出他思想的矛盾性与时代性;郑伯奇的文艺批评观从多个角度反映出他对作品大众性的关注,在批评中拉近了文艺与民众的距离,并拓宽了实践领域,体现了郑伯奇文艺思想的历史意义。
【学位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莉;;表现大地最深处“猛烈的雷鸣”——论郑伯奇1928年前后的反帝剧作[J];四川戏剧;2015年12期

2 谢力哲;;左翼文学刊物非商业性出版运作的困境——以郑伯奇主编《新小说》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年06期

3 郑莉;;从志同道合到分道扬镳——创造社两位陕西籍作家郑伯奇和王独清的交谊[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21期

4 黄轶;;“欧化”“地方色”与“世界性”——论“五四”乡土批评理论的初创[J];鲁迅研究月刊;2015年08期

5 郑莉;;论郑伯奇的新闻写作——以上海《新闻报》和《良友》画报为例[J];新闻知识;2015年01期

6 车向东;;郑伯奇对左翼戏剧的贡献和影响[J];戏剧文学;2014年04期

7 李金凤;;民国30年代关于创作不振的讨论——以《北斗》杂志为例[J];文艺争鸣;2013年10期

8 郑莉;;郑伯奇:左翼戏剧运动的先驱者——从“上海艺术剧社”谈起[J];兰州学刊;2013年06期

9 王锦厚;;“郭老堪为我的良师益友”——郑伯奇与郭沫若[J];郭沫若学刊;2012年02期

10 蔡震;;郭沫若与郑伯奇的书信交往[J];郭沫若学刊;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柳和勇;;论创作自觉[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谢其章;;郑伯奇与《新小说》[N];光明日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车向东;郑伯奇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136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3622.html

上一篇:方杞佛理散文研究  
下一篇:周之夔研究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