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培文学思想研究
【学位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娜;;刘师培中西文化观的历史考察[J];江淮论坛;2019年01期
2 史飞翔;;国学大师刘师培[J];教师博览;2012年06期
3 杨毅丰;;辛亥之际刘师培入川的来龙去脉[J];文史天地;2015年09期
4 姚秦川;;刘师培的成功“秘籍”[J];故事家;2019年12期
5 杨丽娟;;张重威与《刘氏五世小记》出版新史料考略[J];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16年02期
6 张宗子;;苏东坡的四段话[J];湖南文学;2017年07期
7 王晖;曾小月;;试论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J];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2014年03期
8 郭院林;;刘师培治学特点平议[J];云梦学刊;2009年01期
9 郭院林;;取宏用精 开新启后——略论刘师培的治学特色[J];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02期
10 闻言;;资料详实 考证精审 公允平正 体例严谨——读《刘师培年谱长编》[J];贵州文史丛刊;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洪岩;;刘师培何以要背叛革命[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C];2000年
2 黄锦君;;刘师培入川形迹交游略考之一[A];长江流域区域文化的交融与发展——第二届巴蜀·湖湘文化论坛论文集[C];2013年
3 王孝强;;刘师培的《左传》“义例”观[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4 黄轶;;有关《河南》几个问题的辨证[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5 万爽;;刘师培《伦理教科书》述要[A];伦理学与德育研究(2010年卷 总第五辑)[C];2011年
6 许结;;赋学:从晚清到民国——刘师培赋学批评简论[A];东方丛刊(2008年第1辑 总第六十三辑)[C];2008年
7 张永鑫;;声与诗[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辑)[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赵静;变革中的坚守:刘师培骈文观的生成及其意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
2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N];团结报;2016年
3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李帆;刘师培与北京大学[N];团结报;2016年
4 顾农;刘师培怎样写文学史[N];中华读书报;2015年
5 徐有富;万仕国的刘师培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
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游宇明;民国学人事师之恭[N];深圳特区报;2014年
7 张倩侠;不该被遗忘的大师[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高星;怀珠韫玉的生命(上)[N];中国保险报;2018年
9 吴小鸥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刘师培:独树一帜的教科书编撰者[N];中华读书报;2014年
10 陈代湘;刘师培与《中国中古文学史》[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2 张为刚;“名”的危机与“文”的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3 余莉;扬州学派散文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4 郭军;近代国学教育之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金刚;卢梭的中国面孔[D];吉林大学;2013年
6 牛秋实;从经学到史学:刘师培学术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橘;刘师培文学思想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9年
2 吴居峥;论刘师培的汉魏六朝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7年
3 于洋;论刘师培的上古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慧;刘师培的文学观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祝小娟;刘师培文法理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胡岩;追寻“完全社会”与“完全人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祥寒冰;刘师培普及教育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芳;刘师培无政府主义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傅
本文编号:2815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5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