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传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1 13:09
   本文以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复杂的产生过程和创作体系进行超越文学层面的研讨,从而揭示了一定的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传播规律或理论质素,推进了文学传播学本土化的学术进程。论文立足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和学科方法,同时结合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用大量的参考文献和访谈记录为论文的论点提供支持。论文共有四章,加上绪论和结语共六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传播研究的现状及选题意义,并对蒙古族民间故事的国内研究情况进行详细介绍。笔者在调查、翻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前提下,发现对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播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本部分通过传播学与民间文学的跨领域研究方法,对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播进行深度探究。第二部分则是对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播内容进行细致化地分析与解读。首先是对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产生进行论述,然后将民间故事所传播的内容分为四部分进行详细描述与分析,包括民间英雄故事与人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道德说教与宗教信仰故事和机智人物的神话与传说等,并从不同故事类型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描述并相对详尽地剖析其蕴含的哲学道理。第三部分以传播主体为切入点,对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传播中的各类传播主体进行阐述及说明。其传播主体主要包括讲述或传承民间故事的故事家、负责保护传承民间故事的政府部门和传播民间故事的民间组织等三类。本部分通过对不同传播主体的调查与分析,阐述了其对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第四部分从传播方式的视角研究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论文一方面从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和编辑出版层面相对详尽地调查、罗列出不同阶段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播进度;一方面又从文化旅游所展现的层面出发,指出了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为其发展、传播直接地提供了文学素材。第五部分所探讨的内容是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的传播功能。笔者分别从丰富民间娱乐形式强化民间审美意识、传承地方民间习俗、提升民间道德水平和强化地方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对传播功能进行深入地分析和阐述。第六部分是结束语,讨论了喀左蒙古族民间故事传播的意义及对本文研究做出一定总结。
【学位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丹;;蟒古思:蒙古族民间故事中的妖怪[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2 郭恩琪;;文化功能视域下东蒙人物传说的独特性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07期

3 郭恩琪;;浅谈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传承[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4 刘加民;;民间故事传播的时代适应性——以《坏才刘克学的故事》为例[J];长江文艺评论;2017年03期

5 王晓楠;金海燕;;“东北民间故事”的文化传播策略[J];艺术评鉴;2017年09期

6 沙金;;中国北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协同创新平台建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7 刘海龙;;道德说教及其泛化思想批判——一种伦理教化的当代反思[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8 斯琴孟和;孟克代力格日;;关于编纂《蒙古族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与数据库建设的一些思考[J];民族文学研究;2016年01期

9 杨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10 范春;;基于系统保护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探讨——以重庆走马民间故事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刘冬梅;;东北蒙古族民间故事的地域特色与文化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李永平;;古典文学传播研究刍议[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佳宁;辽东满族民间故事的符号伦理意义[D];辽宁大学;2017年

2 哈斯;蒙古族民间故事叙事学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6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16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3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