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北宋前期诗词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9 11:05
   通过对北宋前期诗与词的梳理与探究,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合中有离、离中有合的关系。晚唐五代,时代迭宕,战乱不断,政权朝夕变换,故而此期的诗歌发展跌入谷底,而词却大放异彩,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词人和南唐词人专注于词的创作,使词发展繁盛,确立了词以男女恋情为主的抒情范式和以绮靡艳丽为主的审美倾向,因此这一时期的诗词关系呈现出疏离的状态。北宋前期,国家一统,诗与词之间的关系逐步融合,尤其是词向诗贴近靠拢的迹象更为明显。首先,北宋前期词虽然继续承袭晚唐五代词风,但已然出现了分叉,词在叙事性上向诗歌靠近,主要表现在词调、词题点题叙事,词序补充说明词之相关背景或方法等,词之正文也因柳永大量创制慢词长调,叙事性大大增强;其次,北宋前期词在题材内容上也开始借鉴诗歌,突破了晚唐五代专写男女之格局,主要表现在词中出现了大量的写景内容,比如江南美景、都市风貌、边塞风情等,而且词中抒情人物也开始出现了士大夫文人等男性形象;再次,北宋前期词开始学习诗歌的写作手法及修辞手法,慢词长调的发展使得铺叙手法得以在词中运用,比兴、用典、化用、隐括、集句等修辞也开始在词中出现,词之语言逐渐脱离脂粉气,向着诗歌典雅的方向发展;最后,北宋前期词在向诗靠拢的过程中表现功能逐渐扩大,词可以同诗一样表达人生体验和个体的自我情怀,出现了以词言志的迹象,又词受北宋前期诗歌唱和之风的影响,其交际功能也开始扩大,出现了以词唱和赠答的现象。然而,这一时期诗与词又开始呈现出分离的态势,此期词的本质属性,诸如表明声律的词调、长短句式、分片结构、领字功能以及音乐性并没有改变。北宋前期诗歌发展到以欧阳修为主的诗文革新派时代,其中开始逐渐出现“宋调”的独特面貌,一反宋初三体或浅俗或清苦或浮靡之风气,诗中出现了反映国计民生、批判现实的新局面,且诗歌议论化、散文化的哲理性特点逐步凸显,而这一时期的词则在吸收诗歌的特色后开始专注抒写性情,诗与词再次分道扬镳。究其原因,诗与词之间的离合关系主要取决于这一时期的诗学思想和词学观的关系。传统诗学思想与词学观因“词为小道”、“词为诗馀”、“诗庄词媚”的观念而呈现出疏离的局面,因而导致晚唐五代乃至北宋前期很长一段时间诗与词之关系也不亲密;而北宋前期诗歌承续唐代遗风,所作诗歌大多用来唱和赠答,词作为娱宾遣兴之工具,在娱乐功能上开始与诗歌出现了同一性,所以这一阶段诗与词开始慢慢靠近;紧接着“诗词一体”观念的提出直接拉近了诗与词的关系,部分诗人开始用儒家诗教来论词,化“诗教”为“词教”,强调词的政教功能和社会功用,故而一些诗人词人开始自觉地将词视为同诗一样可以表达仕途失意、羁旅行役、咏史怀古等情感体验的陶写之具;最终,诗学思想与词学观在“崇雅黜俗”这一审美倾向上达到融合统一,因士大夫文人人格随着社会思潮的改变,诗与词在题材内容上逐渐摒弃浅俗与浮艳,而寓于典雅和寄托,在言情方向上,诗开始注重抒发真情实感,而词也开始注重表现真性情,诗学思想和词学观在求“雅”的目标上高度契合,词也因此逐步提升了自身的地位。
【学位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综述
    二、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北宋前期词与诗融合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借鉴诗歌的叙事方式
    第二节 北宋前期词引入诗歌的题材内容
    第三节 北宋前期词中抒情人物形象的转变
    第四节 北宋前期词学习诗歌的写作及修辞手法
    第五节 北宋前期词的表现功能和社交功能扩大
第二章 北宋前期词与诗分离
    第一节 境界大小不同——诗境宏博阔大,词境狭小幽深
    第二节 社会功用不同——诗追求反映现实,词侧重宣泄情感
    第三节 抒情性质不同——诗趋理性,词抒性情
第三章 从诗学思想和词学观揭示北宋前期诗词离合关系
    第一节 诗尊词卑——传统诗学思想与词学观的疏离
    第二节 佐欢助兴——北宋前期诗词同一的功能观
    第三节 援诗入词——北宋前期诗词一体观的觉醒
    第四节 崇雅黜俗——北宋前期诗词观的融合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玉平;向娜;;论词学批评中的“以诗比词”[J];江海学刊;2015年02期

2 赵瑞阳;郭艳华;;论晚唐至宋初的文学思想转换[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3 单芳;赵国军;;宋代词论与诗教的离合关系及价值审视[J];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4 宋娟;王洪;;晚唐五代诗词关系研究略论[J];大众文艺;2013年09期

5 宋瑞芳;;明代诗词关系与词体演进[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子墨;;浅论儒家诗学对词学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张文利;;论宋代理学家的词及理学对宋词的影响[J];文学遗产;2008年05期

8 王婷;;论宋诗对宋词内质的重构——以北宋前、中期词为例[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年06期

9 王伟;;唐五代诗体背景下词体的形成与发展[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10 叶帮义;;试论欧阳修词与诗之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郭锋;;唐宋诗学对词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楼培;宋初南北两大文学群体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词学思想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廖泓泉;北宋前期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齐凯;诗化论词:论宋代词论的诗化特征[D];河北大学;2015年

2 张伟;潘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3 李静;以词为诗·引禅入诗[D];广西大学;2008年

4 尹祚鹏;词体结构层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36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36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2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