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自然、女性、爱—论蓝蓝的诗歌创作

发布时间:2017-04-03 00:13

  本文关键词:自然、女性、爱—论蓝蓝的诗歌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代女诗人蓝蓝始终关注着自然与人,她的诗歌抒写对当代女性诗歌回到诗歌的本位,回到艺术的本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发现乡村自然的宁静温馨,还是感悟生活中自然的美妙,甚至是对人性本身的抒写,她都带人们回到自然、回到艺术、回到诗歌与爱本身。这就是蓝蓝诗歌创作的特征与宗旨,正是在这样的诗歌艺术创作宗旨中,形成了她自然之道的诗歌美学追求,以及清新质朴的诗歌风格。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论述,第一章关注诗歌的内容:论述蓝蓝在自然、人性方面的诗歌创作,分析了蓝蓝有关乡村自然、日常生活中审美化的自然、以及对人本身的关注的诗歌文本。第二章探讨诗的艺术形式:分析蓝蓝所遵循的自然之道的诗歌美学,即自由的诗意结构、质朴的诗歌意象、自然的美学色调。第三章总结了蓝蓝在当代诗歌发展中的意义:她以温暖博爱的心灵让女性回归到爱的本位,以自然的诗歌抒情让诗歌回到了抒情的本位,同时分析了其诗歌创作上的不足。
【关键词】:蓝蓝 自然 女性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25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引言7-9
  • 第一章 女性之爱的颂歌:在自然与人性中抒写女性之爱9-22
  • 第一节 自然维度上的女性之爱9-15
  • 一 怀念乡村生活印象中的自然9-12
  • 二 日常生活中诗化的自然12-15
  • 第二节 人性维度上的女性之爱15-22
  • 一 尊重个体生命15-18
  • 二 悲悯的情怀18-22
  • 第二章 自然之道的诗歌美学:自由、质朴、自然22-34
  • 第一节 自由的诗意结构22-25
  • 第二节 质朴的诗歌意象25-30
  • 第三节 自然的美学色调30-34
  • 第三章 蓝蓝诗歌的意义:“爱与诗”的回归34-47
  • 第一节 回归女性的本位:重释女性之爱34-38
  • 第二节 回归诗歌的本位:诗歌的抒情性38-42
  • 第三节 蓝蓝诗歌的艺术局限42-47
  • 结语47-49
  • 参考文献49-52
  • 后记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兴富;;追赶太阳的诗人——评李光武诗歌创作[J];绿风;2005年06期

2 刘恩波;;沉默在诗歌中处处出现——略说赵明舒的诗歌创作[J];诗林;2006年02期

3 ;“陆健诗歌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J];诗刊;2007年12期

4 刘晶林;;主、客观的遇合与诗歌空间的拓展——评孔灏近期的诗歌创作[J];诗刊;2008年22期

5 徐琴;;诗歌的精神与陈跃军的诗歌创作[J];西藏文学;2013年01期

6 晏明;;我改变了对民歌的看法[J];诗刊;1958年10期

7 李清联;;关于工人诗歌创作提高的问题[J];诗刊;1960年04期

8 孙建军;女巫的歌唱——靳晓静近期诗歌创作简评[J];当代文坛;2000年06期

9 张明;铁依甫江新时期诗歌创作简论[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明;从“小毡房”走向深广的空间──库尔班阿里新时期诗歌创作刍议[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华;;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诗歌创作的认知规律——以“思想之狐”为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沈思;;诗缘比夏天更热——辛笛诗歌创作六十周年研讨会侧记[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3 黄明仲;;关注社会民生 追赶时代浪潮——关于诗歌创作的浅述[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7年务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振昆;;诗歌创作谈片[A];云南省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选[C];2007年

5 涂鸿;;新时期中国当代西南地区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摘要)[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士杰;;辛笛诗歌创作70年研讨会综述[A];看一支芦苇——辛笛诗歌研究文集[C];2012年

7 王士强;;独特立场·“爱与死”·才华——漫议李小洛的诗歌创作[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亮;;写作:一种永不停息的探索——梁小斌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五辑)[C];2008年

9 涂鸿;;论新时期四川(含重庆)少数民族诗歌创作的现代意识[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1)[C];2007年

10 ;“思想之狐”的认知语言学分析——兼论诗歌创作的认知规律[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群;陆健诗歌创作研讨会综述[N];文艺报;2007年

2 陕西省作协理事、宝鸡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协会员 景斌;宝鸡诗歌创作简述[N];宝鸡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杨;直面诗歌创作多种实践[N];文艺报;2011年

4 ;上海诗歌界探讨如何让诗歌创作走出困境[N];文艺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张滢莹;诗歌创作不应与时代割裂[N];文学报;2009年

6 记者 安普忠 傅强;李瑛诗歌创作座谈会在京举行[N];解放军报;2011年

7 李继耐;在李瑛诗歌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文艺报;2011年

8 匡生元;“废话体”:诗歌创作的颓唐[N];深圳商报;2012年

9 匡生元;诗歌创作的探索不能误入歧途[N];太原日报;2012年

10 记者 李君光 实习生 韩璐;北海系诗歌创作的富矿之城[N];北海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申欣欣;美术背景·艺术理念·诗歌创作[D];复旦大学;2010年

2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邵炳军;周“二王并立”时期诗歌创作时世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郝红霞;中晚唐文学的南方化[D];复旦大学;2012年

5 祝伊湄;张之洞诗学及诗歌创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宋立英;元和诗坛[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茜;新时期(1977-1989)甘肃诗歌创作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2 张杨;孟郊与佛教[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3 姜卓;唐代长安寺观与诗歌创作[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张媛;唐代池州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林蔚;王韬诗歌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萨日那;多兰诗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7 万应;北宋“二刘”与“三孔”诗歌创作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柯轲;“西南诗群”诗歌创作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5年

9 夏奇娇;蔡襄诗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孙琳;晚清琉球诗人林世功诗歌创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自然、女性、爱—论蓝蓝的诗歌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b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