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初唐行旅诗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1:18
   行旅是古人出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了解所处时代的最佳途径。人们在行旅活动中,对国家、社会、地域的方方面面,产生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文人很早就开始创作行记、行旅诗、游记等来记录旅行中的见闻。我们主要关注表达情感最为丰富的行旅诗。唐代是诗歌发展史上最繁荣的阶段,初唐时期又是唐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诗歌大量的出现,内容丰富,艺术成就较高。初唐时期有诗作可考的行旅诗人有48位,共创作了200多首行旅诗,这些行旅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出行工具、交通路线、地理人文、地域风物等对诗人创作的影响,以及诗人行旅过程中对地域变迁的感知。本论文以解决下列问题为主要目标,对初唐行旅诗做系统的研究。初唐时期行旅诗的特点是什么?初唐行旅诗的内容与诗人情感变化的联系是什么?初唐时期诗人的行旅诗创作与交通和贬谪文化的关系是什么?文章分为四章内容论述,第一章说明初唐行旅诗的渊源问题,概述唐代行旅诗并定义初唐行旅诗的范围。确定行旅是出行和体验的结合,不同于一般的出游,是一个连续性远行行为,伴随着长期的旅途跋涉。第二章分类研究初唐行旅诗,将行旅诗按创作目的分为五类:应制行旅诗,边塞行旅诗,感怀行旅诗,贬谪行旅诗,游览行旅诗。对每类行旅诗做区分及详细分析,把握同类型的诗歌特色,及形成条件。归纳初唐行旅诗的内容及特色。初唐行旅诗结束了前朝的绮丽繁复,使行旅诗开始转向以物感人,以情起兴。第三章论述初唐行旅诗和交通的关系。第一,概述唐代交通的发展,水路和陆路交通网的形成,为出行提供便利。第二,是交通条件对行旅诗创作的影响,如:交通工具,馆驿,道路情况等都影响着诗人的创作。第三从交通与文学的角度分析交通对行旅诗影响。第四,行旅诗中的交通记录,为后世交通研究提供丰富材料,重塑了交通文化。第四章分析初唐行旅诗与贬谪文化的关系问题。第一,分析贬谪文化的形成,及贬谪行旅诗的文化内涵。第二,贬谪行旅诗中的中心文学景观与作者的文化心态。提出“中心文学景观”:贬谪到不同的地方,诗人在路途中见到的景观就不同,但诗人们在诗作中往往会重复提到相同的景观。这种与诗人创作紧密结合且时常出现在贬谪行旅诗中的景观,我们将之称为中心文学景观。以及行旅诗人对异域文化抱有的排斥心态,做细致分析。第三,贬谪行旅诗中的乡国之思。乡国之思包含着两个方面,首先是作者因“物色起殊乡之感”引发对家乡的思念。其次是作者多以“江山为事”始终挂怀着国家形势,渴望重回庙堂,为国效力。
【学位单位】:伊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
【部分图文】:

驿道,交通网络,驿路,陆路


图 1-1从图中可以看出,唐代时期的交通网络呈片状密集分布,再由驿道连通主要线路主要城市长安为中心的道路分布密集,出行道路四通八达,有沿路设置驿馆的驿路有围绕驿道产生的新道路。与陆路上道路并行发展的是水上道路,也分布在驿路的周,连通主要城市,图中可以看出水路分布受地形影响较大,但其优势是能到达陆路不

京杭大运河,统治者,航道,水路交通


图 1-2图中可见,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非一世之功,历代统治者对水路航道都多加然河流湖泊的基础上,连通各个交通枢纽,将北京至杭州的水路贯通,这区陆路的并行互补,为隋唐时期文人的出行提供了便利。运河的开凿也意味着水路交通越加重要的地位。京杭大运河的早期功用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田甜;郭发喜;;谢g的行旅诗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2 林晨;;晚清末期的文学行旅与女性形象[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昝风华;;汉代交通行旅风俗与汉诗[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朱江勇;;论元杂剧中的行旅风俗[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李德辉;从关津诗看行旅中的唐文人心态[J];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01期

6 徐新国;范成大山川行旅诗艺术论[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国伟;唐宋行旅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波;晚清旅西记述研究(1840-1911)[D];河南大学;2010年

3 李岚;行旅体验与文化想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张美娟;《文选》“行旅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2 杨晓辉;南朝行旅诗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3 胡涛;白居易行旅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陈颖;杨万里运河行旅诗研究[D];延边大学;2013年

5 生力刚;唐代扬州交通与诗歌创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曹琰;中晚唐边塞行旅诗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芳;范成大行旅诗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8 廖甜添;陆机谢g行旅诗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9 丛炜莉;魏晋南北朝行旅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34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34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5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