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萧红小说文艺民俗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16:47
   以文艺民俗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为中心来深入考察文学作品的时代性,进一步提纯文学审美的人文维度,才能更好地挖掘和把握文学与时代生活的多维关系,充盈民俗文化的社会文化值。本文主要以文艺民俗学为视角,对萧红小说的文艺民俗创作机制进行系统而全面的论述,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绪论主要概述目前国内萧红研究现状、萧红概况及其文学影响力,以及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文艺民俗的内涵及其审美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对文艺民俗内涵与特征的论述基础上,对文学、民俗、审美的联结进行进一步阐释,也对文艺民俗学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这是全文的论证基础。第二部分着重论述萧红小说文艺民俗的审美表现形态及其审美文化内涵。通过对萧红小说中文艺民俗审美事象的系统梳理,总结归纳出物质文化民俗、社会人生民俗和心仪信仰民俗三大典型审美表现形态,并以东北民俗生态为根据,深入文本具体分析并揭示其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第三部分主要从萧红小说的文艺民俗叙事视阈出发,以“民俗心理的多维表达、民俗群像的深刻雕塑和民俗叙事的审美建构”三个维度,探究其拨开民俗表层对民俗心理的求索和对人性内核与生命意义的洞察与拷问,及其场景化、情节化、意象化的多维民俗叙事,彰显其美得像“风土画”、“叙事诗”的艺术审美效果。第四部分主要从作家创作论的角度,以社会、地域、作家主体为立足点,从乡土中国的社会基质、危难东北的民俗生态、作家内在发酵的审美经验等方面,具体审视萧红文学创作中文艺民俗审美世界的生成语境。第五部分重点探寻萧红小说文艺民俗化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认为其不仅存在“有形反抗”维度,在突破人性局限的深刻洞察中,探寻特殊社会时期生存困境的突围,也有“无形反抗”维度,以超越生命有限的终极关切,构筑起具有现实意义的审美生存关怀。萧红的文艺民俗化创作,无论是在生态化建设、文化发展建设,还是文学民族化建设上,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本土思想价值。
【学位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艺民俗的内涵及其审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文艺民俗内涵与特征
        1.文艺民俗的内涵
        2.文艺民俗的特征
    (二)文学民俗审美的承载
        1.民俗的文学指向
        2.民俗的审美属性
    (三)文艺民俗学的理论梳理
        1.文艺民俗学学科界定
        2.文艺民俗人学观理论
        3.文艺民俗的审美作用
二、萧红小说文艺民俗的审美呈现
    (一)物质文化民俗
        1.饮食文化民俗
        2.居住文化民俗
        3.商业文化民俗
    (二)社会人生民俗
        1.婚姻礼俗
        2.丧葬礼仪
    (三)心仪信仰民俗
        1.岁时节日民俗
        2.宗教信仰民俗
三、萧红小说文艺民俗的叙事视阈
    (一)民俗心理的多维表达
        1.“家国同构”的政治民俗心理
        2.“土地本位”的伦理民俗传承
        3.“封建务实”的社交民俗观念
    (二)民俗群像的深刻雕摹
        1.“受刑罚”的女人
        2.荒谬的“空心人”
        3.“混沌”的“中间人”
    (三)民俗叙事的审美建构
        1.场景化
        2.情节化
        3.意象化
四、萧红小说文艺民俗的生成语境
    (一)乡土中国的社会基质
        1.乡土溯源
        2.乡土精神
    (二)危难东北的民俗生态
        1.自然场域
        2.社会场域
    (三)内在发酵的审美经验
        1.人生经历
        2.审美取向
五、萧红小说文艺民俗呈现的价值与意义
    (一)审美价值
        1.“有形反抗”:突破人性局限的深刻洞察
        2.“无形反抗”:超越生命有限的终极关切
    (二)现实意义
        1.生态建设意义
        2.文化建设意义
        3.文学民族化意义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吉丹;;对萧红小说中父亲角色不在场现象的考察[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08期

2 李云;;萧红小说中女性意识研究综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年01期

3 王莹;;萧红小说的审美价值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吴永展;;萧红小说的儿童叙事探究[J];明日风尚;2018年19期

5 萨仁图雅;;萧红小说中的女性意识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8年27期

6 徐妮娜;;语言陌生化——萧红小说的魅力表达[J];青年文学家;2016年36期

7 鞠艳丽;;浅谈萧红小说的女性悲剧[J];报刊荟萃;2017年02期

8 米奕夫;;萧红小说的语言魅力与陌生化风格分析[J];北方文学;2017年11期

9 郭雄;;浅析萧红小说中的乡土气息[J];作文教学研究;2015年05期

10 郭雅婷;;萧红小说的戏剧化特征[J];中国市场;2013年2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艳萍;姜敬爱与萧红小说创作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馨予;萧红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张彬彬;萧红小说的女性身体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8年

3 代熙熙;萧红小说文艺民俗的审美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4 尤克玉;民间文化视野中的萧红小说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年

5 刘馨逸;萧红小说艺术的情绪与节奏[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6 钟蓓蓓;萧红小说的空间叙事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年

7 沙媛媛;萧红小说的空间叙事[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张娇娇;萧红小说的叙事学解析和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银方;论萧红小说的空间叙事[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10 贾倩;萧红小说的叙事策略[D];宁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50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50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5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