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小说中的性别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8 17:59
性别作为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与自然、社会、政治、历史、文化诸多方面都息息相关。在文学研究领域,性别研究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性别研究突破传统的男权或女性主义的单一视角,从两性关系的角度切入文学研究,具有社会的、审美的多重意义。苏童作为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尤以其“红粉系列”中的女性形象颇具代表性,其笔下的女性总是给人以幽怨、晦暗的印象,这些女性具有各自独特的经历与特点,她们的言行与男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对其作品性别关系进行分析,不仅能够了解其笔下女性特点及命运形成的原因,而且能从文化、社会及人性等方面探究其对当代文学的意义。本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及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主要对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正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对性别及性别关系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苏童小说中的性别关系模式进行了归纳与概括:“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关系”、“现代观念中的性别关系”及“传统、现代观念交错中的性别关系”等方面,对其笔下多元化的性别关系模式进行了分析。传统观念之下,男性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女性则处于被统治的悲剧地位。而突破传统的现代观念中的性别关系,则主要表现在苏童笔下的男性与女性相对,在主体地位、男性特质及自我意识等方面呈现出消极趋势的变化。第二部分主要对苏童小说中性别关系的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文学思潮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加之女性主义思潮发展的影响,苏童对于女性的现实生存及命运遭际更加关注,对于人内心深处的东西观察更加透彻。其童年的成长经历,使那个“湿漉漉”、“沉甸甸”的南方世界成为了苏童脑海里最深刻的印象,这对其笔下的人物形象及性别关系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另外,苏童认为在女性的身上凝结着更多的小说因素,因而他更喜欢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来结构其小说叙述。第三部分主要对性别关系文学建构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分析,主要从整体上概括了性别关系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主要特点,苏童小说中建构的性别关系则折射了新时期文学中性别关系多元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苏童小说中性别关系建构的价值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性别关系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男权的樊篱,更加注重从女性的角度建构故事情节,更加注重表现女性的心理变化,更加关注女性的生存处境。苏童的两性书写也对两性的“孤岛化”生存现象产生了一定的醒世作用,为实现两性的和谐具有积极意义。与此同时,苏童基于对人性深入的探究,尤其是对人性深处的“恶”进行细致深刻的表现,展现了其寄托深远的人文关怀意识,值得研究者进一步深入探讨。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苏童小说中的性别关系表现
第一节 性别及性别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关系
第三节 现代观念中的性别关系
第四节 传统与现代观念交错中的性别关系
第二章 苏童小说中性别关系书写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文学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童年记忆的投射
第三节 苏童的主观创作意图
第三章 性别关系文学建构的价值意义
第一节 文学中的性别关系概观(1919——1990)
第二节 苏童小说中性别关系建构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6620
【学位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苏童小说中的性别关系表现
第一节 性别及性别关系的概念
第二节 传统观念中的性别关系
第三节 现代观念中的性别关系
第四节 传统与现代观念交错中的性别关系
第二章 苏童小说中性别关系书写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文学思潮的影响
第二节 童年记忆的投射
第三节 苏童的主观创作意图
第三章 性别关系文学建构的价值意义
第一节 文学中的性别关系概观(1919——1990)
第二节 苏童小说中性别关系建构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雪;梁海;;河流的秘语——苏童《河岸》河流意象探析[J];文艺评论;2014年07期
2 金铎;;论苏童小说的女性书写[J];小说评论;2013年03期
3 苏童;;创作,我们为什么要拜访童年?[J];中国比较文学;2012年04期
4 杨经建;吴丹;;苏童小说与晚唐诗风[J];文学评论;2011年02期
5 杨少涵;;荀子性恶论之谜及其破解[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9期
6 孟宪华;;从《妻妾成群》看苏童小说中女性的人身依附意识[J];沧桑;2009年03期
7 汪政;晓华;;苏童的意义——以中国现代小说为背景[J];当代作家评论;2008年06期
8 孙桂荣;;“美丽”的可能与“纯洁”的必要——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话语变迁及其文化意义[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3期
9 张学昕;;孤独“红粉”的剩余想象——苏童小说人物论之二[J];南方文坛;2007年02期
10 刘思谦;;性别:女性文学研究的关键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2846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6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