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类别归属的调整与古代小说观念的嬗变
【部分图文】:
谈到《搜神记》的归类,我们也要注意到的是,它在官修书目中的定位保持着稳定性,但是,明清时期的私家书目对《搜神记》的定位存在一些歧见。有人大体承续《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将《搜神记》归入史部。如,焦竑的《国史经籍志》、徐乾学的《传是楼书目》将《搜神记》归入史部冥异类,陈第的《世善堂藏书目录》将之置于史部的“语怪各书”(33)。也有人将《搜神记》归入子部,但却并未置于小说类。如,高儒的《百川书志》在子部另立神仙类,《搜神记》被安置于其中。当然,总体来看,明清时期,《搜神记》位居子部小说类已经成为稳定的、固化的归类方式。如,胡应麟将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搜神记》是志怪类的典范作品。胡应麟说“小说家一类,又自分数种。一曰志怪,《搜神》《述异》《宣室》《酉阳》之类是也”(34)。纪昀等在修纂《四库全书》时,将子部小说分为“三派,其一叙述杂事,其一记录异闻,其一缀辑琐语”(35)。《搜神记》归入子部小说类异闻之属。其他私家书目也大多承续官修史志。祁承爜的《澹生堂书目》、钱谦益的《绛云楼书目》、范邦甸的《天一阁书目》、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以及近人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丁仁的《八千卷楼书目》等都将《搜神记》纳入子部小说类。在这些目录书籍的商洽与反复确认下,《搜神记》成为小说这个知识类目下的典型范例。图2 《搜神记》《洞冥记》《山海经》等在知识体系中迁移的情况
《搜神记》《洞冥记》《山海经》等在知识体系中迁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昌梅;;小说应“小”:中国传统小说观念的考察——从《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文体异同入手[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2 刘中顼;王竹良;;《搜神记》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J];长沙水电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3 孙蓉蓉;;谶纬与汉魏六朝的志怪小说[J];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02期
4 白文勇;;古代小说观念和美学关系探索——以《孔雀东南飞为例》[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2年04期
5 杨再喜;;论古代小说观念对史学尺度的突破历程[J];小说评论;2009年S2期
6 王志华;;我国古代小说的民族艺术特色[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综合版);1991年04期
7 尚继武;;明清时期小说尚虚观念的新变[J];名作欣赏;2011年23期
8 潘建国;;《搜神记》的形成:以前代故事文本辑采为例[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9年04期
9 邓裕华;;《搜神记》侠客形象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10 ;编者的话[J];明清小说研究;198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万润保;中国古代小说与方术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0年
2 韩晓;中国古代小说空间论[D];复旦大学;2006年
3 颜湘君;中国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葛永海;古代小说与城市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5 梁爱民;小说观念与文化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吕小蓬;古代小说中公案因素的文化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裴媛媛;汉末六朝杂传提要[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程;《列异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璇;《搜神记》时间表达式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9年
3 刘宝钰;《搜神记》中的蛇故事:来自两种视角的描述和理解[D];云南大学;2019年
4 陈婷婷;《搜神记》女性形象及价值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9年
5 薛紫瑄;从“志怪”到“传奇”述异模式的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6 杨倩;《搜神记》狐故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7 贺前会;《搜神记》注译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7年
8 华严;巫文化视野下的《搜神记》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9 苏楠楠;谶纬对《搜神记》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10 张敏;干宝《搜神记》叙事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47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7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