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协状元》的文本性质——兼谈《张协状元》的时代断限问题
【文章目录】:
一
二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婧;;“宦裔”与南戏体制渊源[J];戏剧艺术;2015年06期
2 武迪;;补证《张协状元》编成于元代——从【红绣鞋】曲牌入手[J];昭通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郭威;;制度承载:古歌·乐府·曲子[J];民族艺术研究;2015年01期
4 杨栋;;反思:南戏先熟论的逻辑思维方式——答胡雪冈教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5 黄婧;;从物价角度考证《张协状元》成书年代[J];曲学;2014年00期
6 戚世隽;;古代戏剧的版本形态与表演形态——以《拜月亭》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杨秋红;;《张协状元》编于宋代说补证——以张协占卜为视角[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8 胡雪冈;;南戏《张协状元》的编剧时代——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的商榷[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J];文艺研究;2010年08期
10 杨栋;;【山坡羊】曲调源流述考[J];文学遗产;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度述评课题组;;2014年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小说、戏曲)述评[J];中国文学研究(辑刊);2015年02期
2 武迪;;《张协状元》编成年代研究的困境与出路——兼论“南北曲先熟”之争[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3 武迪;;补证《张协状元》编成于元代——从【红绣鞋】曲牌入手[J];昭通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4 冯艳;;明清散曲与歌谣时调互动研究的现状和意义[J];许昌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杨栋;;反思:南戏先熟论的逻辑思维方式——答胡雪冈教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杨秋红;;《张协状元》编于宋代说补证——以张协占卜为视角[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胡雪冈;;南戏《张协状元》的编剧时代——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的商榷[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8 马骕;;曲牌研究的舛误及歧途——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之异议[J];戏曲研究;2013年01期
9 时俊静;;元曲曲牌的民间源流[J];中国音乐学;2013年02期
10 黎国韬;;再论“旦”脚的起源与形成[J];文艺研究;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秋红;;《张协状元》编于宋代说补证——以张协占卜为视角[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杨栋;;学理、方法与事实真相——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质疑者的答辩[J];戏曲艺术;2013年04期
3 胡雪冈;;南戏《张协状元》的编剧时代——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的商榷[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4 马骕;;曲牌研究的舛误及歧途——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之异议[J];戏曲研究;2013年01期
5 徐宏图;;中国戏曲的成熟标志是南戏而不是元杂剧——对《〈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一文的商榷[J];戏曲艺术;2012年01期
6 郭威;;乐籍体系的创承与传播机制[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7 杨栋;;《张协状元》编剧时代新证[J];文艺研究;2010年08期
8 杨栋;;【山坡羊】曲调源流述考[J];文学遗产;2010年02期
9 金荣权;;关于《诗经》成书时代与逸诗问题的再探讨[J];诗经研究丛刊;2007年02期
10 侯会;疑《水浒传》前半部撰于明宣德初年——试从小说中的货币信息加以推断[J];文学遗产;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亚娜;;《四库全书总目》宋元易代文学的断限与批评[J];浙江学刊;2016年06期
2 耿战超;;汉兴“大收篇籍”之时间断限考[J];华夏文化论坛;2018年02期
3 许连军;;踵武前贤,张皇新见——李建国《隋代文学研究》读后[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赵生群;;关于《史记》的两个断限[J];兰州大学学报;1983年02期
5 蔡德莉;;建安文学断限之我见[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6 李慧文;刘宇;;网络小说的伴随文本[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3期
7 杨春;;张爱玲的“表层文本”和“隐含文本”[J];学术探索;2017年08期
8 彭成广;;伴随文本:文学文本生发与接受的机理符码[J];青海社会科学;2016年01期
9 马卓昊;;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副文本[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10 孙少华;;文本系统与汉魏六朝文学的综合性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妍;自我指涉与表演:柯马丁解释《诗经》等文本的策略[D];浙江大学;2014年
2 雷亚平;从显赫到湮没[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文;网络文学副文本初探[D];广西大学;2016年
2 公荣伟;无意识叙事:莫言文本的民族寓言[D];苏州大学;2015年
3 傅美艳;诗教中“细读文本”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海青;在时光的皱折中——孙甘露小说文本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英华;影像时代文本文学审美教育价值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商雨;符号·文本·身体—后结构视野中的柏桦诗歌艺术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年
7 邓之湄;影视剧衍生文本对历史的再书写[D];复旦大学;2012年
8 郭海霞;萧红文本:生命之在的诗意裸露[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孟婧轩;当代网络文学性文本初探[D];云南大学;2010年
10 佘阳毅;论沈从文小说的文本对立[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9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49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