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大历十才子诗歌接受史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1 18:20
大历十才子是唐代赫赫有名的诗人群体,他们的诗歌在大历可谓一时之盛。他们诗歌中清逸之调、着重主观情绪的抒发和外界物象的细致描摹,对中晚唐诗歌的变革有一定的影响。中、晚唐许多诗人的诗作中,都明显能够看到大历十才子的痕迹。唐五代之后,大历十才子的热度逐渐降低,直到明代,才又为诗坛所重视。本文从接受史角度出发,考察大历十才子在明代接受高潮之前的接受状态,不仅对整个的唐诗接受史研究有意义,对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大历十才子诗歌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论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前言部分介绍“大历十才子”名号的由来、大历十才子诗歌现当代研究现状和本选题的研究思路。第一章阐述大历十才子别集在明前的整理和传播情况。北宋《崇文总目》中的记载与《新唐志》基本吻合,而《新唐志》中所著录的信息,一直为后人沿用,《夷白堂小集》主要讨论的是钱起别集的版本信息;南宋《通志·艺文略》所载与《新唐志》相同,其他基本著作中都不见崔峒和吉中孚别集信息,又,《郡斋读书志》中未著录司空曙别集卷数,《遂初堂书目》未记载卢纶的别集相关信息,《直斋书录解题》中,除钱起之外,其他才子的别集卷数与《新唐志》一致。另,宋元书志中,唯《解题》提到钱起和司空曙的别集存在不同版本;金《唐才子传》所记载钱起别集卷数,与《直斋书录解题》一致,其他才子别集卷数,与《新唐志》有明显的渊源关系。《文献通考》中所著十才子别集的卷数,大致来源于《新唐志》和《直斋书录解题》。《宋史》中所载钱起、司空曙和耿湋别集卷数,与其他著作大相径庭,或与其来源与宋四部国史艺文志有关。第二章对大历十才子诗歌在明前总集中的选录情况进行说明。唐五代时期的五本诗歌总集中,除《才调集》之外,其他总集大量收录十才子的作品。唐五代是十才子诗歌最受关注的一个时期;北宋《文苑英华》、《唐百家诗选》沿袭唐五代总集偏重中晚唐,选录十才子作品依然可观。《唐文萃》别树一帜,以“古雅”为命,只取古体,仅选录十才子3首诗作;南宋时期,《众妙集》崇尚晚唐,模仿贾、姚,贾、姚学十才子,因此十才子诗歌入选比有17.1%之高,为宋元之最。《三体唐诗》以虚实之法为宗,重名篇名句,入选十才子诗作也有5.89%,《千家诗选》偏重宋诗,仅入选十才子4首诗作;金元时期,是十才子诗歌入选量占比最低的时代,《唐诗鼓吹》和《灜奎律髓》中,十才子诗作入选比极低,直到《唐音》,十才子的入选比才有所提升。最后一小节总结十才子诗作在明代以前的总集中两属、混淆情况。第三章分析大历十才子诗歌在唐五代的批评情况。第一节介绍唐代笔记小说、传奇中对十才子诗歌本事之记载,以诗事为依托,提升了十才子其人、其诗的知名度。第二、三、四节分别论述《中兴间气集》和《诗式》、《二南密旨》对十才子诗歌的批评情况。《中兴间气集》仅评论了钱起、崔峒和韩翃三位才子,主要着眼于他们诗歌中较为出色的、具个人色彩的一类风格。《诗式》选取钱起13首诗,韩翃一首诗,选录诗句多为清幽闲静、孤寂冷僻的写景描写。《二南密旨》共引十才子诗6次,占全书3/4,足见贾岛对十才子之重视。第五节则逐一分析唐五代其他著作中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情况。在这一时期,评家们对十才子的评价都非常高、一片赞美之声,鲜见负面评价。第四章叙述大历十才子诗歌在两宋的批评情况。第一节分析《诗人玉屑》对大历十才子诗歌句法的欣赏,从题材内容、风格意境和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三节分别分析宋代著作中对钱、卢二位才子的诗歌批评。钱起诗歌中,“曲终”二句热度最高,此外,宋人还从佳句、佳篇和与郎士元等人的对比之中,肯定钱起大家的地位。卢纶诗歌中的衰老、悲戚之感为宋人注意,宋人关注点在卢纶五言和写景状物、叙写人情之诗。第四节分析宋代著作中对大历十才子群体和其他才子的批评。宋代著作中对十才子的批评,不再是一片叫好,而是更为理性地思考其褒贬,在对十才子诗歌的解读和阐释方面,比唐五代更深广。第五章阐述大历十才子诗歌在金元的批评情况。《瀛奎律髓》选评合一,喜欢摘选秀句,因其评价主要着眼于单篇诗作,因此,对十才子诗歌的解读,难免限于偏狭,真知灼见甚少。《唐才子传》对大历十才子的批评内容,一部分引自唐代相关著作,一部分为辛文房所独创,这些评语提供了一种与宋代不同的、认识十才子诗歌的思路和方向。除这两种著作之外,其他的评价皆寥寥无几,与唐五代和两宋的批评成果相比,无甚新意可言。最后一节讨论大历十才子诗歌与“盛唐”诗的关系问题,宋元一部分人认为,十才子诗属于盛唐,一部分人为,十才子诗为由盛而衰的转折或是贞元、元和两座高峰间的低谷。结语部分概括大历十才子诗歌的在明代以前的接受情况。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思路
第一章 大历十才子别集在明前的整理和传播情况
第一节 唐五代及北宋著作对十才子别集的记载
第二节 南宋著作对十才子别集的记载
第三节 金元著作对十才子别集的记载
第二章 大历十才子诗歌在明前总集中的选录情况
第一节 专注一时一派:唐人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选录
第二节 唐五代之延续:北宋总集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选录
第三节 辨体意识抬头:南宋诗歌总集对大历十才子律诗的选录
第四节 建构唐诗正音:金元时期的总集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选录
第五节 明前大历十才子诗歌在诗歌总集中的两属、混淆的情况概述
一、十才子内部的诗作两属情况
二、十才子与其他诗人的诗作两属、混淆情况
第三章 唐五代著作中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第一节 唐代笔记小说、传奇对十才子诗歌本事之记载
第二节 唐五代诗歌总集和诗学著作对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一、《中兴间气集》——多综合性评价
二、《诗式》——喜清幽闲静、孤寂冷僻之句
三、《二南密旨》——诗教视野下的论诗之作
第三节 唐五代其他著作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一、对十才子群体的批评
二、对十才子个体的批评
第四章 宋代著作中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第一节 从《诗人玉屑》看宋人对大历十才子诗歌句法的欣赏
第二节 最受宋代著作重视的才子——钱起
一、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讨论
二、对钱起诗歌其他方面的批评——全方位、多角度
第三节 宋代著作中对卢纶诗歌的批评——关注悲戚之音
第四节 对大历十才子群体和其他才子的诗歌批评
一、对大历十才子群体的诗歌批评——毁誉参半
二、对其他才子的诗歌批评——围绕名篇名句
第五章 金元时期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第一节 《瀛奎律髓》——立足具体诗篇、欣赏秀句
第二节 《唐才子传》——唐诗“三变”视野下的知人论诗
第三节 金元其他著作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第四节 大历十才子诗歌与“盛唐”诗的关系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0449
【学位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7.22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本文思路
第一章 大历十才子别集在明前的整理和传播情况
第一节 唐五代及北宋著作对十才子别集的记载
第二节 南宋著作对十才子别集的记载
第三节 金元著作对十才子别集的记载
第二章 大历十才子诗歌在明前总集中的选录情况
第一节 专注一时一派:唐人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选录
第二节 唐五代之延续:北宋总集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选录
第三节 辨体意识抬头:南宋诗歌总集对大历十才子律诗的选录
第四节 建构唐诗正音:金元时期的总集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选录
第五节 明前大历十才子诗歌在诗歌总集中的两属、混淆的情况概述
一、十才子内部的诗作两属情况
二、十才子与其他诗人的诗作两属、混淆情况
第三章 唐五代著作中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第一节 唐代笔记小说、传奇对十才子诗歌本事之记载
第二节 唐五代诗歌总集和诗学著作对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一、《中兴间气集》——多综合性评价
二、《诗式》——喜清幽闲静、孤寂冷僻之句
三、《二南密旨》——诗教视野下的论诗之作
第三节 唐五代其他著作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一、对十才子群体的批评
二、对十才子个体的批评
第四章 宋代著作中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第一节 从《诗人玉屑》看宋人对大历十才子诗歌句法的欣赏
第二节 最受宋代著作重视的才子——钱起
一、对“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讨论
二、对钱起诗歌其他方面的批评——全方位、多角度
第三节 宋代著作中对卢纶诗歌的批评——关注悲戚之音
第四节 对大历十才子群体和其他才子的诗歌批评
一、对大历十才子群体的诗歌批评——毁誉参半
二、对其他才子的诗歌批评——围绕名篇名句
第五章 金元时期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第一节 《瀛奎律髓》——立足具体诗篇、欣赏秀句
第二节 《唐才子传》——唐诗“三变”视野下的知人论诗
第三节 金元其他著作对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批评
第四节 大历十才子诗歌与“盛唐”诗的关系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孙鸿亮,李宏金;从“唐人自选诗”看唐诗审美观念之嬗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金陵生;论诗分南北宗[J];文学遗产;1998年03期
3 蒋寅;;论卢纶诗及其对中唐诗坛的影响[J];文学遗产;199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何水英;《文苑英华》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许连军;皎然《诗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50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