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作为网络粉丝文学批评现象的“凡人凡语”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05:56
   近20年来,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给当代文学批评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全新的课题。印刷文化时代的读者批评在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轨迹之后,又在网络时代崛起,并形成现象级的批评形式----粉丝批评。但由于粉丝批评自身的异质性以及和传统批评迥异的文学批评观,目前学界对粉丝批评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低且存在诸多争议。本论文则从客观、真实的立场出发,力图通过对粉丝批评的典型案例“凡人凡语”的剖析研究,揭示粉丝批评的内在活动机制和它区别于传统文学批评的异质性。作为对“凡人凡语”的个案研究,本论文采取比较研究和文本研究的方法,将“凡人凡语”放置在文学批评的历史语境中,并着重与印刷媒介时代的学者批评进行对比,并结合粉丝经济和粉丝亚文化等社会现象对“凡人凡语”这种新批评形态的兴起、形成等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反思。通过对“凡人凡语”现象的剖析研究,我们可以把握到作为当代读者批评新形态——网络粉丝批评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功能。本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组成。导论部分从网络文学批评出发,阐述了读者批评在网络文化时代的重要性,并从媒介与文学批评的共生关系中,为粉丝批评在网络文学批评领域的合法性找到了理论依据。正文部分由三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从印刷文化时代的读者批评谈起,并指出媒介形态的变化引起了新的文化形态的兴起,即粉丝亚文化在在现代社会的出现。第二章则以粉丝批评的经典案例----“凡人凡语”为切入点,着重剖析了它的形成过程、生产平台、生产主体和文本特色。本文的第三章则对“凡人凡语”这一粉丝批评案例进行意义的阐释和反思。粉丝批评自身虽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但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特殊产物,它为未来网络文学批评范式的建立指明了一条新方向。总的来说,“凡人凡语”作为粉丝批评的代表案例,是文学批评在数字媒介时代背景下结出的新果实。它的出现是顺应网络文学发展规律的,但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合理地引导,扬长避短,新旧结合,这样才能创造出适应于网络文学发展的批评体系,将中国的网络文学事业推向新的高度。
【学位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现状
    三、选题价值
第一章 网络时代粉丝批评的兴起
    第一节 印刷文化时代的读者批评
    第二节 粉丝亚文化与网络文学粉丝批评
        一、粉丝亚文化的形成
        二、网络文学中的粉丝现象
        三、网络文学粉丝批评活动
第二章 “凡人凡语”批评活动分析
    第一节 “凡人凡语”的形成过程
        一、凡人书评区的发展状况
        二、“饭粒”们的自发编辑
    第二节 赛博空间:“凡人凡语”的生产平台
        一、文学批评生产平台的变迁
        二、赛博空间的特点
        三、赛博空间对“凡人凡语”的塑造
    第三节 粉丝:“凡人凡语”的批评主体
        一、传统媒介语境下的文学批评主体
        二、数字媒介与网络文学批评主体
        三、“凡人凡语”的批评主体
    第四节 动态文本:“凡人凡语”的文本特色
        一、“凡人凡语”的文本特征
        二、“凡人凡语”的语言特点
第三章 对“凡人凡语”的反思
    第一节 “凡人凡语”的缺陷与不足
        一、随性的语言表述
        二、消失的价值立场
        三、混乱的批评标准
    第二节 “凡人凡语”对网络文学批评建构的启示
        一、网络文学需要粉丝批评
        二、确立“爽文学”的批评标准
        三、建立“合作式”的批评模式
        四、生成动态开放的批评文本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成竹;王兴永;;网络文艺批评特征简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2 单小曦;;网络文学的美学追求[J];文学评论;2014年05期

3 张清祥;;鲁迅论文学批评的主体、标准和方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3年03期

4 周志雄;;文学批评的三种类型[J];新文学评论;2013年01期

5 邵燕君;;在“异托邦”里建构“个人另类选择”幻象空间——网络文学的意识形态功能之一种[J];文艺研究;2012年04期

6 王菱;;第二媒介时代的主体建构[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5期

7 洪治纲;;信息时代:文学批评的挑战与选择[J];南方文坛;2010年06期

8 禹建湘;;空间转向:建构网络文学批评新范式[J];探索与争鸣;2010年11期

9 欧阳友权;吴英文;;网络文学批评的价值和局限[J];探索与争鸣;2010年11期

10 欧阳友权;;当传统批评家遭遇网络[J];南方文坛;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明;大众文化视域下的中国粉丝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王婉秋;西方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1917-1937[D];吉林大学;2014年

3 张遥;当代中国网络影视评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杨逾涵;新时期文学批评现象回顾与理论反思[D];辽宁大学;2013年

5 陈晓洁;媒介环境学视阈下文学与媒介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黎杨全;数字媒介与文学批评的转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10 庄桂成;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润溪;基于消费主义的泛娱乐时代粉丝迷群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湘宁;我国网络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彭何;网络环境中的“粉丝”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周秋红;网络文学批评:现状及其走向[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1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1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