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唐代科举帖经与文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3 17:44
   本文研究唐代科举考试中帖经与文学的关系,从科举制度史的视角梳理帖经、帖经与文学书写、帖经与诗歌用典、帖经与散文变革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推进。第一章是本文的基础,系统梳理帖经在唐代科举诸科目中的演进情况。帖经广泛存在于明经、进士、道举、明法、明书、明算等科目中,自设立后便稳定在唐代的科举考试之中。第二章论述唐代科举帖经与文学书写的关系。选取了唐代科举帖经演进过程中帖经与文学关系密切的两个横剖面进行探讨。“以诗赎帖”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帖经在进士科三项试中地位的下降;“大和改制”改异与维持的背后,存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社会因素。第三章论述唐代科举帖经与诗歌用典的关系。应试者在备考帖经过程中对于经句的积累作为语料进入诗歌创作,其表现形式以用典为主,涉及经部、子部与帖经相关的典籍,取得了一定的修辞效果。第四章论述唐代科举帖经与散文变革的关系。帖经及其背后经学教育的重点引导应试者进行备考,对文人价值观、文章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初盛唐时期,经学大一统,骈体文占主流地位;中唐时期,经学领域的疑经精神及求新务实的科场风气,共同促进古文理论趋于完善,推动古文运动走向高潮;至晚唐,古文逐渐消歇,骈文又盛。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6.2;K24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2.1 唐代科举制度本身
        2.2 唐代科举制度与文学
        2.3 帖经与唐代经学
    3.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唐代科举帖经述论
    1.1 明经系列之帖经
        1.1.1 常明经
        1.1.2 类明经
        1.1.3 参照明经设立的其他科目
    1.2 进士科之帖经
        1.2.1 武德四年(621)至永隆二年(681):“止试策”
        1.2.2 永隆二年(681)至开元二十五年(737):三场试逐步稳定
        1.2.3 开元二十五年(737)至中晚唐:三场试的新变化
第二章 唐代科举帖经与文学书写
    2.1 “以诗赎帖”现象
        2.1.1 “以诗赎帖”与“诗赋取士”
        2.1.2 “以诗赎帖”出现时间及原因
        2.1.3 “以诗赎帖”赎帖诗分析
    2.2 “大和改制”相关
        2.2.1 “大和改制”主要内容
        2.2.2 “大和改制”之分析
第三章 唐代科举帖经与诗歌用典
    3.1 帖经与诗歌用典概述
    3.2 经部典故诗歌举隅
    3.3 子部典故诗歌举隅
    3.4 诗歌用典的修辞效果
        3.4.1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3.4.2 表意含蓄,曲径通幽
        3.4.3 语言凝练,庄重典雅
第四章 唐代科举帖经与散文变革
    4.1 初盛唐帖经与骈文主流
        4.1.1 初唐:通经致用与兴寄风骨
        4.1.2 盛唐:宗经复古与文章教化
    4.2 中晚唐帖经与古文复兴
        4.2.1 科举领域:录取标准的争议与变化
        4.2.2 经学领域:新《春秋》学派与疑经思潮
        4.2.3 散文领域:古文运动走向高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彭健;;唐代科举考试帖经研究[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8年01期

2 杜成宪;唐代进士考试三场制度的形成与演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祝尚书;宋代诸科制度考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刘怡;;“顶”起的 是民族的希望[J];创新科技;2008年05期

5 ;从进步到落后——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J];语文世界;1997年12期

6 廖健琦;论唐代科举制的改革及其对当时教育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孙培青;;唐代考试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3年02期

8 孙培青;;唐代考试初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凯;唐代科举帖经与文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533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33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6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