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章的诗歌创作与文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0-10-24 13:06
李彦章(1794-1836),字兰卿、则文,号榕园。福建福州府侯官县人(今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嘉道光年间,著名的诗人、教育家、金石书画家,也是著名的经世名臣,其平生著作主要收录在《榕园全集》中。他与林则徐、梁章钜在当时并称为福建三杰。其天资聪颖,又博览群书,遂年少得志,于嘉庆十六年考中进士,未冠及第。进京后,拜于苏斋门下,成为翁方纲晚年得意弟子,在翁氏去世后,接续香火,继承了老师“为宋人寿”的文学活动,年复一年,从未中断,使得宗宋的风气得以延绵。他在京期间又参与宣南诗社,习得经世致用思想的同时又结识了众多对当时诗坛产生巨大影响的名士。这对其诗歌创作、外宦时期的作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彦章曾先后历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考官典试江西、内阁侍读、思恩知府、江苏常镇通海河务兵备道、署理江苏按察使等职,后调任山东盐务使,未赴新任,天不假年,年仅四十三岁。李彦章是研究嘉庆、道光时期诗坛上一位无法越过的重要诗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李彦章的关注多在其政治成就方面,而对其诗人身份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全面系统地对李彦章的生平思想、诗歌创作、文学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还原李彦章在嘉庆、道光时期诗坛的地位,来达到补史的作用。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大致梳理目前学术界对李彦章研究的现状,意在说明研究李彦章诗歌及其文学活动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考证和分析了李彦章的家世、宦迹和思想。通过解构其家庭,可以看出李彦章在文学和政治上取得的成绩与其书香世家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同时,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汉宋调和”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导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第三部分则是探讨李彦章的诗歌创作,从诗歌分期、诗作内容、诗学渊源、诗学思想等方面进行探究,总结出李彦章论诗既注重以学问为根砥,也重性情的抒发。他的诗歌既写民生疾苦,也吟咏山水,更有酬唱赠答与考订金石字画之作,有雄深博雅的特点,颇具东坡诗歌的风采。第四部分主要研究李彦章参与和主持的文学活动对宋诗风的赓续和发扬。李彦章继承了翁方纲的宗宋诗风。在京期间,参与宣南诗社和苏斋诗会,通过相互酬答的诗意氛围,加之馆臣云集的人文环境,为宗宋诗风奠定了自上而下的传播基础。外宦广西、江苏期间,他主要通过修建书院,修建纪念宋人的建筑,并在这些地点坚持举办“为宋人寿”的活动影响当地士人、百姓,在两地取得了不俗的反响,加上李彦章诗歌创作上推崇宗宋的作诗手法,创作了大量的与宋人有关的诗歌,引得当地的乡绅仕宦的推崇和效仿,进而直接推动了道咸宗宋诗风的发展。结语则主要是对李彦章的诗歌创作、文坛影响进行简要的总结,重新定位他在嘉道诗坛的地位:与翁方纲、程恩泽在“高位主持诗教”传播宋诗风相比,李彦章在嘉道年间传播宗宋诗风中处于中下层的一环,是传扬宋诗风不可或缺的过渡性人物,这与他本人去世过早和功业不显赫有关。最后一部分,附录李彦章年谱。
【学位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
【部分图文】:
附录李彦章年谱凡例一,本编以李彦章的《榕园全集》为本,参考其他相关的史传、诗文、杂著二,如其他文献中的记载与李彦章的记述出现歧义,以李彦章的自述为标准三,本编按年月日可考罗列。年份不详,诗文创作时间不明者,一般不与罗四,主要交游人物,皆列相关资料的索引,以备考察。五,李彦章生平时间,如与其他工具书记载有出入,本编会注明出处,间附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4505
【学位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I207.22
【部分图文】:
附录李彦章年谱凡例一,本编以李彦章的《榕园全集》为本,参考其他相关的史传、诗文、杂著二,如其他文献中的记载与李彦章的记述出现歧义,以李彦章的自述为标准三,本编按年月日可考罗列。年份不详,诗文创作时间不明者,一般不与罗四,主要交游人物,皆列相关资料的索引,以备考察。五,李彦章生平时间,如与其他工具书记载有出入,本编会注明出处,间附海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魏泉;;陈衍与翁方纲——关于晚清诗学的几点辨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2 潘务正;;翁方纲督学广东与岭南诗风的演变[J];文学遗产;2013年02期
3 陶用舒;;陶澍与宣南诗友[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蒋建国;;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古代书院祭祀的社会空间[J];现代哲学;2006年03期
5 魏泉;论道咸年间的宗宋诗风[J];文史哲;2004年02期
6 眭骏;问梅诗社述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赵世瑜,杜正贞;太阳生日:东南沿海地区对崇祯之死的历史记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8 黄保万;;论林则徐与李彦章[J];福建学刊;1989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莉;清代寿苏会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郑永;郑方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4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5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