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何文秀故事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8:30
   何文秀故事讲述了明嘉靖年间的世家公子何文秀,在经受了抄家、流浪、陷害、入狱、发迹等一系列的遭遇后,终得报仇雪恨、夫妻团圆的故事。何文秀故事自明代产生以来,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传奇、宝卷、弹词、道情、鼓词、木鱼书、地方戏曲、通俗小说、歌谣等体裁中均有讲述何文秀故事的曲(剧)目。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后期、民国、当代五个阶段,何文秀故事的演变呈现不同的状态。每一阶段的何文秀故事,呈现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的不同倾向。第一章主要分析何文秀故事在明代的演变情况。明代是何文秀故事的起源阶段,出现了两部讲述何文秀故事的同名传奇作品:心一山人的《何文秀玉钗记》和陈则清的《何文秀玉钗记》。首先,通过对《何文秀玉钗记》作为何文秀故事的起源进行考证和分析,两部《何文秀玉钗记》的创作时间均为明嘉靖至万历年间,陈则清的《何文秀玉钗记》成书在前,心一山人的《何文秀玉钗记》成书在后。其次,探究了何文秀故事在明代产生的背景。何文秀故事是在明代中后期贪官污吏横行、江南地区重赋、才子佳人创作盛行等背景下产生的。最后,对两部《何文秀玉钗记》存在的雅俗差异进行比较。在人物形象方面,分别塑造了义夫节妇的“完美”形象和生动复杂的“不完美”形象;在故事情节方面,分别描述了文人生活和世俗生活的不同场景。第二章主要阐述何文秀故事在清代前期的演变情况。清代前期是何文秀故事的定型阶段,这一阶段人物角色设置基本确立,故事情节基本一致,传播途径也逐渐多样。何文秀故事特征主要表现为:塑造了封建道德下男女主人公的“完人”形象,突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故事中表现出多重的主题。第三章主要探究何文秀故事在清代后期的演变情况。清代后期的何文秀故事中,主人公何文秀不再是忠孝两全的儒生形象,而是风流且多疑的纨绔子弟,这是其形象变异的一个表现。故事中还着重描写了众多的女性角色,突出女性形象的魅力。此外,清代后期的何文秀故事中突出了惩恶扬善的主题。清代后期何文秀故事的演变与世家子弟腐化堕落的生活状态、女性解放思潮的兴起、底层百姓对光明的期盼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第四章主要阐释何文秀故事在民国时期的演变情况。民国时期的何文秀故事表现出艳情化的趋势。此外,故事中还突出了官民之间的矛盾和人性的冷漠、丑恶。民国时期何文秀故事的演变,与以上海为中心淫靡的社会风气、军阀混战的社会环境以及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等因素息息相关。第五章主要分析何文秀故事在当代的演变情况。当代,何文秀故事主要以折子戏形式流行的情节有《桑园访妻》《哭牌算命》等。此外,故事在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与“才子佳人”“失印复归”“西厢”等故事的借鉴与融合。故事中还通过方言俚语、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的描写,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第六章主要梳理了何文秀故事的演变轨辙。纵观何文秀故事,主人公何文秀的形象逐渐立体和丰满,故事的情节不断被丰富和完善,惩恶扬善的主题却始终一以贯之。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I20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何文秀故事的文献情况
第一章 明代的何文秀故事
    第一节 何文秀故事的源头
        一、《何文秀玉钗记》的创作时间
        二、《何文秀玉钗记》对何文秀故事演变的影响
    第二节 何文秀故事的产生背景
        一、《何文秀玉钗记》的时代背景
        二、两部《何文秀玉钗记》的不同倾向
    第三节 何文秀故事的雅俗分流
第二章 清代前期的何文秀故事
    第一节 何文秀故事的主体内容
        一、人物设置基本确立
        二、故事情节基本一致
        三、传播途径逐渐多样
    第二节 何文秀故事的基本特征
        一、塑造道德完人
        二、突出悲剧色彩
        三、表现多重主题
第三章 清代后期的何文秀故事
    第一节 何文秀形象的变异
    第二节 女性形象大放异彩
    第三节 惩恶扬善主题突出
第四章 民国时期的何文秀故事
    第一节 艳情描写增多
    第二节 官民矛盾加剧
    第三节 丑恶人性突出
第五章 何文秀故事的当代传播
    第一节 何文秀折子戏的流行
    第二节 与传统故事的融合
        一、“才子佳人”模式的套用
        二、“失印复归”模式的吻合
        三、“西厢”故事素材的移植
    第三节 地域特征的明显
        一、方言俚语的使用
        二、风俗习惯的描写
        三、地理环境的描述
第六章 何文秀故事演变轨辙
    第一节 人物形象的立体化
    第二节 故事情节的丰富化
    第三节 劝善主题的一致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燕萍;;让现实在虚拟表演中成真——我演何文秀之体会[J];戏剧之家;2015年04期

2 朱恒夫;;论戏曲、宣卷的《何文秀》文本空间与时代、地域之关系[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郭莉英;;越剧“坏小生”的审美实践[J];福建艺术;2013年05期

4 晓罗;;萧声雅韵醉京城[J];中国戏剧;2013年04期

5 黄静枫;;越剧《何文秀》剧本来源考[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6 袁桔;;从场景转换看何文秀人物形象的转变[J];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09期

7 陈秀芝;;淡妆浓彩正相宜[J];上海戏剧;2008年09期

8 胡宇锦;;忠实的艺术承继 “承上启下——一代传人尹小芳艺术专场”观感[J];福建艺术;2008年01期

9 方明耀;;越剧《何文秀》布景异议[J];戏文;2006年02期

10 尹佳芳 ,卫明;谈谈越剧《何文秀》[J];中国戏剧;2001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英;赵景深和20世纪俗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2 韩霄;三国故事说唱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2年

3 张灵;民间宝卷与中国古代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建明;包公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5 车振华;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孟姣;琵琶故事演变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周帆;“桃花女”故事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3 杨薇;王陵故事演变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4 李新芝;“白蛇”故事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

5 兰桂平;赵氏孤儿故事演变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段珺珺;《黄氏女宝卷》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毛睿;“郑和下西洋”俗文学综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晶;杜十娘故事的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万甜甜;“杨家将”故事演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674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8674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3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