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葆生态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6 23:12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态环境破坏与日俱增,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生态问题,有识之士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生态散文的创作受到了更多散文作家的重视。李存葆从上世纪90年代中叶开始转型,从一名军旅小说作家,逐渐转向为一名散文作家,创作出了很多颇具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生态散文,比如《大河遗梦》、《我为捕虎者说》、《鲸殇》等。虽然他在小说和报告文学创作上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但是相比较而言,他的生态散文作品更能体现出他扎实的创作功底和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因而在整个文坛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本文通过分析李存葆的生态散文,试图提升社会民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呼吁人们爱护自然、融入自然,自觉地与自然和谐相处,探寻人与自然诗意栖居的可能途径,这是本文的初衷和价值所在。本文以李存葆的生态散文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其生态散文的创作背景、创作理念和创作艺术,运用生态批评之方法,解析李存葆生态散文的精神特质、审美世界和创作意义。第一部分探究李存葆生态散文作品的精神特质。通过对李存葆生态散文中呈现的本真的自然意识、深远的危机意识、反思的批判意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挖掘其散文中体现的生态整体主义这一精神内核,生态整体主义自然观贯穿于他...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李存葆散文研究现状
(二) 生态散文的界定及其发展
(三) 论文研究依据及思路
二、李存葆生态散文的精神特质
(一) 本真的自然意识
1. 生态智慧的身感体悟
2. 自然之美的诗意描绘
3. 生命价值的全新解读
(二) 深远的危机意识
1. 水危机的揭示
2. 森林植被危机的揭示
3. 珍稀动物生存危机的揭示
(三) 反思的批判意识
1. 批判人类中心主义
2. 批判唯科技论
3. 批判人类贪欲
三、李存葆生态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 多样化的题材
(二) 跨文体写作
(三) 陌生化的语言
四、李存葆生态散文的创作意义
(一) 促进生态整体主义的确立
(二)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 探寻诗意栖居的可能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伦理与土地美学的诗性阐释——评生态散文《沙乡年鉴》[J]. 郭茂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2]自然生态与人性生态的双重关注——论李存葆的散文[J]. 陈南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3]新时期中国生态散文的审美精神[J]. 詹冬华. 青海社会科学. 2013(04)
[4]悲悯深邃与雄奇壮美构筑的艺术世界——论李存葆散文中的“道”与“乐”[J]. 陈敢,雷成佳.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2(04)
[5]生态学视域下的新时期散文[J]. 石立干. 理论与创作. 2011(04)
[6]当代生态散文的兴起——兼论《瓦尔登湖》及其外来文学影响[J]. 赵树勤,龙其林. 文学评论. 2010(05)
[7]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J]. 汪树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0(02)
[8]论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审美流变[J]. 王开志,周洪林. 当代文坛. 2009(06)
[9]守望大地:苇岸散文的生态意识[J]. 吴景明. 文艺争鸣. 2009(06)
[10]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 王岳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博士论文
[1]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 李洁.复旦大学 2008
[2]生态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D]. 王军宁.浙江大学 2007
[3]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 刘文良.扬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李存葆散文创作论[D]. 苏茂兴.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李存葆的绿色情怀[D]. 金永辉.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02165
【文章来源】:湖北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李存葆散文研究现状
(二) 生态散文的界定及其发展
(三) 论文研究依据及思路
二、李存葆生态散文的精神特质
(一) 本真的自然意识
1. 生态智慧的身感体悟
2. 自然之美的诗意描绘
3. 生命价值的全新解读
(二) 深远的危机意识
1. 水危机的揭示
2. 森林植被危机的揭示
3. 珍稀动物生存危机的揭示
(三) 反思的批判意识
1. 批判人类中心主义
2. 批判唯科技论
3. 批判人类贪欲
三、李存葆生态散文的艺术特点
(一) 多样化的题材
(二) 跨文体写作
(三) 陌生化的语言
四、李存葆生态散文的创作意义
(一) 促进生态整体主义的确立
(二) 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 探寻诗意栖居的可能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地伦理与土地美学的诗性阐释——评生态散文《沙乡年鉴》[J]. 郭茂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4)
[2]自然生态与人性生态的双重关注——论李存葆的散文[J]. 陈南先.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3]新时期中国生态散文的审美精神[J]. 詹冬华. 青海社会科学. 2013(04)
[4]悲悯深邃与雄奇壮美构筑的艺术世界——论李存葆散文中的“道”与“乐”[J]. 陈敢,雷成佳.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2(04)
[5]生态学视域下的新时期散文[J]. 石立干. 理论与创作. 2011(04)
[6]当代生态散文的兴起——兼论《瓦尔登湖》及其外来文学影响[J]. 赵树勤,龙其林. 文学评论. 2010(05)
[7]生态意识与苇岸散文[J]. 汪树东.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0(02)
[8]论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审美流变[J]. 王开志,周洪林. 当代文坛. 2009(06)
[9]守望大地:苇岸散文的生态意识[J]. 吴景明. 文艺争鸣. 2009(06)
[10]生态文学与生态批评的当代价值[J]. 王岳川.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博士论文
[1]论梭罗与中国的关系[D]. 李洁.复旦大学 2008
[2]生态视野中的新时期文学研究[D]. 王军宁.浙江大学 2007
[3]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 刘文良.扬州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李存葆散文创作论[D]. 苏茂兴.山东师范大学 2009
[2]李存葆的绿色情怀[D]. 金永辉.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021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021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