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古代文学论文 >

“门存唱和”与清末诗学地域性的初步消解

发布时间:2020-12-07 02:05
  清末出现在南方诗坛的"门存唱和",持续时间长,参与人数多,波及地域广,湖湘诗派和桐城诗派的诗人都卷入其中,但活动主导权一直把持在看似势单力薄的同光宋诗派领袖陈三立手中,这是地域性相对较弱的同光宋诗派对地域性相对较强的湖湘诗派与桐城诗派进行分化、吸纳的结果。"门存唱和"是陈三立成为宋诗派乃至整个晚清诗坛核心人物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也是同光宋诗派主导诗坛的必要一环。更重要之处在于,它还是清末民国时期诗学地域性逐渐消解的关键节点,既体现了消解的影响,又推动了消解的进行。 

【文章来源】:文学遗产. 2020年02期 第153-165页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 “门存唱和”参与诗派与主导权之间的分离
二 湖湘诗派被分化与湖湘诗学传承被阻断
三 桐城诗派被吸收与桐城诗学体系被覆盖
四 “门存唱和”与诗学地域性的初步消解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湜三次入闽与闽派诗学新变[J]. 孙之梅.  文学遗产. 2016(05)
[2]陈宝箴为慈禧密旨赐死说再考辨——从陈三立“门存”诗谈起[J]. 陈斐.  文史哲. 2015(06)



本文编号:2902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daiwenxuelunwen/2902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0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